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971336
急诊室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其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4年第8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8 随着护理工作的深入化和细致化,护理学的发展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护士要忍受较高的工作压力,而急诊室护士面对的压力要大得多,这些压力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如何采取措施降低急诊室护士职业和心理压力,这已成为护理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制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瓶颈。现就此问题分析及措施探讨如下。

    1影响急诊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1.1急诊室护理工作的应激性紧张性 : 护理工作面对的是患者这一特殊的人群,随时都面临着一些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测的患者病情变化。每次抢救危重患者,对护理人员来讲都是一次经历应激刺激的过程。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抢救时间紧、技术要求高、相对难度大、加家属期望值高等。另一方面,工作还要认真仔细,严格查对制度,避免差错事故。这样的工作强度使急诊室护士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1.2工作环境特殊 :急诊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长期处于抢救突发患者、危重患者和各种外伤患者的最前沿,其救援任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因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经常目睹车祸的残酷现场,刀伤血淋淋的场景;死者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因经济条件差而放弃治疗时患者那求生的眼神,家属内疚而凄凉的表情等等,这些都是对急诊护士长期持久的恶性情感刺激,都会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1.3社会认可度低 :由于多年来我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位观念,社会上始终存在着重医轻护。社会认为护士是一批学历低、技术含量低的群体,社会对护士的认可度低,导致护士收入与投入不平衡,缺乏必要的保障,不良情绪难以消除,常有孤独无助感。导致护士身心疲惫、厌倦、心情郁闷、失落感,严重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

    1.4超负荷工作量 :几年前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编制达标率不足60%。由于急诊工作性质的特殊,所以急诊护士的轮班毫无规律可言。为了应对大量突发事件的发生,再加上护理的大量缺失,急诊护士下班以后还得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处于待命戒备状态。这样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生活毫无规律。

    1.5预防措施无力 :急诊室是个高风险的科室,面临着抢救各种诊断未明的患者和出现在各种高危现场。如果护士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或操作上的失误,就会造成医患交叉感染和现场伤害,将威胁着护士的自身健康和家庭幸福。

    1.6缺乏管理层关心 : 缺乏管理层的重视。急诊室是一个易发生纠纷的地方,所以与病房相比,急诊科的护士总处在投诉、责备和批评声中,甚至得不到管理层的理解,更有个别管理层一味为了抓好服务质量,而将被投诉者予予以严惩,这使得急诊室护士不知何去何从了。

    2应对措施

    2.1改善急诊室工作环境 : 改善急诊室护士休息场所,打造一个安静温馨休息环境;定期开展一些团队活动与聚会,以增加人际间的沟通,从沟通中改善人际关系,调节自我情绪,使工作氛围协调一致。

    2.2制定护士工作安全保险措施,正如``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中提到,安全需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医院可以安排一些保安服务;制定急诊室护士自我保护应急预案;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加强和完善防护措施。

    2.3护理管理层更新观念 :管理层应经常倾听我们基层护士的心声,了解护士的心理健康。当护患纠纷发生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护士,要确定矛盾的性质。再有平时检查时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惩罚,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尽量为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觉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氛围。

    2.4加强护士队伍的自身建设 :多开设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鼓励护士多参加心理培训,学会自我疏导:在工作中不断陪养自己的应急应对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护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

    2.5社会支持: 加强媒体的监督管理,正确引导媒体对医方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培育我国民众健康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玉凤,高永玲,宋振美等。综合管理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44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