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095410
脑卒中的中医疗法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第6期
     【摘要】目的:通过中医药治疗脑卒中;方法:将7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应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中医药;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本病在中医属中风病之中经络范畴范畴。本病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压力,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理能力,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3岁,病程2-72小时,平均1.5天;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表现;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42例,合并糖尿病者19例,高脂血症23例,冠心病者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史、本次病情、病程、病灶数及治疗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入选和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西医和中医诊断为脑卒中,有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30分之间属中型者;本组研究对象不包括完全恢复性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卒中及重度认知障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本组患者应用中医药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和针灸治疗。基本方为黄芪45g,桃仁6g,红花6g,当归9g,赤芍9g,川芎6g,牛膝12g,鸡血藤15g,川芎10g,桂枝10g,三七3g,地龙10g,白僵蚕10g,功能祛瘀通络,补气活血;对于气虚明显者加人参30g;血压偏高持续难降者加用龙骨30g、牡蛎30g;肝肾阴虚、痰火挟瘀型加用益母草10g、杜仲12g、菖蒲10g、天麻10g和钩藤10g;纳差者加炒谷、麦芽各15g、山楂15g、川厚朴10g。水煎服,日一剂连续服用30d。

    针灸治疗:急性期采用头针,待病情稳定后,加用推拿按摩,主穴;内关、人中、极泉、三阴交,按其辩证论治进行配穴,每日1次。

    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200ml,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0d。

    2.结果

    疗效评估标准;痊愈;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小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中医治疗组48例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对照组48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中西医对脑卒中的认识脑卒中是致残疾病之首,西医认为脑卒中是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供血障碍,缺血和缺氧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及脑软化,导致局灶性脑功能障碍。该病当归于祖国医学的中风、中经络范畴,主要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形成风、火、痰、瘀等病理性产物,痹阻脑脉,使脑髓神机受损。

    3.2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由于本病是患者在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而致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和阳亢风动,导致脑脉痹阻。其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根据患者的临床进行辨证论治:对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黄芪、熟地黄补益气血,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对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擾证证患者,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者,方用星蒌承气汤,功能清化痰热和通腑导滞。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种皂苷、黄酮、多糖等,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还能减轻脑水肿、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强神经细胞耐缺氧能力、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恢复[1];当归、红花、赤芍等药物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此类药物还能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和对抗脑缺血后产生的损害因子,避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

    针灸治疗脑卒中,包括头针和体针,目前普遍多用于缓解期和后遗症期。按照中医理论“治痿独取阳明”,同时兼顾现代康复理论关于恢复偏瘫肢体的恢复理论。针灸能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免疫损伤,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机能状态。目前脑卒中针灸治疗多主张急性期与恢复期均可选用,急性期疗效优于恢复期[3],早期接受针灸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达到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中药活血化瘀药有溶栓、扩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配合针灸等治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香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57.

    [2]张晓雪,赵洪礼.中药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其防治脑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2009,22(9):146-149.

    [3]彭美玲,张祥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6):16., 百拇医药(刘铭)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