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寄生虫病 > 脑囊虫病
编号:13216992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02

    脑囊虫病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病情比较严重,主要是因为链状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在脑补寄生导致的[1]。现阶段,吡喹酮对脑囊虫病的治疗获得了一定效果,国内对吡喹酮的计量大小有不同意见,获得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对吡喹酮的应用计量也没有统一标准[2]。本研究探究了脑囊虫病采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139例确诊的脑囊虫病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07年8月~2016年1月这一期间,其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84:55,年龄最小15岁,年龄最大70岁,平均年龄(34.3±2.1)岁。

    1.2 分型

    根据《头部CT诊断学》(吴恩惠主编)标准,以及CT或核磁共振扫描对颅内病变位置与数量予以观察与分析。

    1.3 用药方法

    A组50例患者根据《药理学》(金有豫主编)中的9天疗法,每天20mg/kg,间隔3至4个月予以第二个疗程的治疗,总计治疗三个疗程。B组89例患者每天50至60mg/kg,持续服用9天,间隔3至4个月予以第二个疗程的治疗,总计治疗三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同时采用抗癫痫与脑保护剂药物进行治疗,针对高颅压者采用20%甘露醇等脱水使颅内压有效降低。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1.4 疗效判定[3]

    治愈表示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彻底消失,头颅核磁共振结果可见病灶彻底消失;显效表示症状显著改善,头颅核磁共振结果可见75~80%病灶裂解,剩余病灶转变为钙化灶;无效表示症状没有显著改善,头颅核磁共振结果可见病灶没有显著变化,甚至有增加的现象。

    1.5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临床效果等计数资料予以%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分型

    2.2 不同剂量的临床效果

    由下表2、表3所示:大剂量组患者在第二疗程与第三疗程的治愈率明显比小剂量组高(P<0.0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个各显效率与无效率的对比(P>0.05),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囊虫病在临床上也叫作脑囊尾蚴病,主要是因为猪带绦虫的幼虫也就是囊尾蚴在人脑内寄生导致的疾病。感染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种为自身感染,一种为外在自身感染,另一种为异体感染。此病的主要流行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北部以及西北地区。脑囊虫病通常属于异体感染,也就是人在食用了污染绦虫卵食物以后,在十二指肠虫卵孵出六钩蚴,随后在肠壁侵入顺着血行播散,同时发育为成囊尾蚴于人脑部寄生而发病[3]。

    吡喹酮是吡嗪异喹啉衍生物的一种,属于光谱驱绦虫药物,借助虫体外膜通透性的增加,使钙离子内流增加,导致虫体痉挛,使虫体空泡化,同时引发虫体外膜崩解,充分暴露虫体抗原,使宿主对虫体的是被与清除明显增强[4]。此药物口服后能够迅速且完全吸收,其脂溶性较强,有80%至90%的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并可以快速的分布至组织各个位置,排泄较快,1天后90%的药物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此药对脑囊虫病的治疗重要因素为是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在虫体产生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就是脑脊液中药物的浓度只是血液浓度的16~20%,对发育成熟的成虫有效果,但对没有发育熟但依然在人体内部的囊虫则没有效果[5]。

    本研究为了探究脑囊虫病采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对139例确诊的脑囊虫病患者根据初治采用吡喹酮剂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50例予以小剂量法治疗,B组89例患者予以大剂量法治疗,结果显示:大剂量组患者在第二疗程与第三疗程的治愈率明显比小剂量组高(P<0.05);两组显效率与无效率的对比都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吡喹酮对脑囊虫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大剂量的吡喹酮治愈率明显比小剂量的高。

    综上所述,吡喹酮对脑囊虫病的治疗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特点,在相同疗程的基础上,小剂量的治疗方法获得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在不会对人体造成较严重的损害基础上,科学的提高用药剂量,可对脑囊虫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赵然然,贾楠,姚志刚.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为脑囊虫病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7):1350-1352.

    李贵云.化虫熄风汤结合吡喹酮治療羊脑包虫病[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6,46(6):55-55.

    黄华生,韦仕荣,潘鹏克,等.脑囊虫病75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5,37(11):1671-1673.

    张文,袁薇,谢华,等.1例神经囊虫病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13(4):224-227.

    戈先华.对74脑囊虫病发病原因及临床诊疗措施探讨[J].心理医生,2015,21(8):101-102., http://www.100md.com(杨灼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寄生虫病 > 脑囊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