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7年第12期
编号:13210327
乙状窦后入路相关肌肉的解剖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第12期
解剖层次,枕下三角
     【摘要】目的:对乙状窦后入路相关的肌肉组织进行解剖,为临床工作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减少手术带来的并发症。方法:将6具成人湿性头颈标本用彩色硅橡胶分别灌注动静脉血管,然后在灌注好的头颈标本上模拟乙状窦后入路,逐层解剖该入路涉及到的相关肌肉及神经,观察并记录各个肌肉形态、走行及毗邻关系。结果:1.颈后部的肌肉可以分为相互叠覆的3层。浅层包括胸锁乳突肌、头夹肌。中层包括头最长肌、头半棘肌。深层包括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2.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构成了枕下三角,椎动脉在其深面走行。结论:熟悉并掌握乙状窦后入路所涉及肌肉的解剖学知识,可促使相关肌肉在术后达到解剖学复位,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暴露术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状窦后入路;解剖层次;枕下三角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01

    对于幕上病变,乙状窦后入路的重要性就如同翼点入路,是神经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入路之一[1]。乙状窦后入路在开颅过程中,多采取直接切开肌肉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逐层分离肌肉的。因此,由于对肌肉的重视不够,在关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缝合不严密以及肌肉的错层缝合。这样就会导致腔隙的形成,从而为皮下积液、感染以及脑脊液漏等问题埋下隐患。[2]本文通过对成人灌注标本颈后区肌群以及邻近重要血管神经的解剖,观察并探讨其相互的结构关系,从而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