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205604
心电图诊断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第1期
治风药物,心律失常,早搏
     【摘 要】内经有云:风为百病之长,本文通过心电图诊断与临床上治风药物相结合,并通过风药和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消化肠胃疾病方面的医案阐述,获取显著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电图;治风药物;心律失常;早搏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1

    法国科学家Mattencci 在1842年首先发现的心脏的电活动;1885年,荷兰生物学家首次从体表记录到心电波形,并在1910年进行了改进,从而获得了1924年诺贝尔医学生物奖。由此,心电图开始应用于医学的临床诊断。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心电图已经成为临床医学诊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诊断心脏疾病,如心肌缺血,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梗等疾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电图诊断在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应用上,有着指导临床用药的功效,现将所得到的体会,结合部分临床医案,做相对应的阐述。

    1 心电图的诊断在中医“风病”中的理论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同时在《内经素问中》中,提到:“风者,百病之史也”。风邪,善行而数变。风邪侵犯人体,往往发病较快,病处不固定,从头到脚,均受到侵袭。中医认为风邪证型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外部风邪,其二为内部风邪。风邪在疾病发展的早期,对于疾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运用中医学比象的研究手法来看,而心电图的指导也正是来源于风邪,善行而数变,在一些快速型的心律失常的患者心电图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