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46233
中医辨证护理促进自然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4期
     【摘要】目的:中医辨证护理促进自然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护理,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分娩时间、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产妇顺产率和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分娩时间、疼痛评分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具有促进自然分娩镇痛的作用,也能提升新生儿结局、减少分娩时间。

    【关键词】中医辨证护理;自然分娩;疼痛评分;分娩时间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174-01

    前言:自然分娩(Natural childbirth)是一种分娩方式,可分为足月产、过期产、早产等,产妇往往面临较为明显的疼痛困扰,这也对镇痛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前各地产科工作的镇痛方式虽然多样,但总体效果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分析认为中医辩证理论的价值较为理想,我院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6.7±1.6)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足月产40例,其他10例。观察组50例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6.9±1.5)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足月产41例,其他1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为前瞻性,产妇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指导、体位变更、利用宫缩规律等。产妇宫口开值2-4cm时,需建立静脉通道,推注安定8-10mg,持续给予催产素静脉滴注。产房环境方面,要求维持其温度在24-26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护理,在上述护理基础上,额外拟定产妇分型、情志护理、穴位护理三条措施。

    ①产妇分型。术前收集产妇信息,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产妇食纳情况理想,休息质量高,舌苔黄厚、脉象有力,腹部有坠痛感,为实证。产妇食纳情况较差,休息不佳,舌苔白厚、畏寒,小腹有胀痛感,为虚症。完成分型后记录产妇资料,作为后续中医辩证护理的基础。②情志护理。产妇出于种种原因,可能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紧张甚至畏产情绪。对实证产妇,情志护理以疏导宣泄为主,建议产妇以自身喜好尝试宣泄肝火,对虚症产妇,情志护理以安抚鼓励为主,以柔性语言进行引导,使其情志趋于缓和。③穴位护理是中医辩证护理的重点,包括穴位针刺、穴位按摩两个方面。穴位针刺方面,于产妇宫口开至2-4cm时,于产妇足三里穴、中极穴、关元穴、贴耳穴行针刺治疗,虚症患者额外于三阴交穴、合谷穴施针,实证患者额外于太冲穴、次髎穴施针。穴位按摩主要于阿是穴进行,产妇分娩期间,以1小时为间隔,于阿是穴处进行按压,每分钟5-6次。为保证护理效果,应于术前在产房内进行检查,了解空气质量、湿度信息等,使其达到标准要求。

    调查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分娩时间、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产妇顺产率和剖宫产率。其中疼痛评分以VAS量表表达,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分娩时间、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娩时间低于对照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较高,见表1:

    2.2 两组产妇顺产率和剖宫产率 观察组产妇顺差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自然分娩模式下,产妇的疼痛感往往较强,而且分娩手术的特殊性不允许大量使用麻醉药物,这增加了手术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此前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产妇个体差异可能影响疼痛等级,但多数产妇可能面临9级以上疼痛困扰,对新生儿也具会产生不利影响。早期的分娩护理往往强调通过少量药物进行镇痛辅助,并以心理疏导和知识宣讲的方式谋求提升镇痛质量,效果则参差不齐。中医辩证理论下,产妇可分为实证和虚症两种类型,实证产妇肝郁化火,虚症产妇肝郁阴虚,这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基本参考。

    有学者在分析中指出,应用中医辩证理论,可降低产妇分娩疼痛感。也有学者分析发现,中医护理可增加自然分娩产妇的顺产率10%-15%左右[1]。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类似,观察组产妇的疼痛评分平均为(6.1±1.4)分、分娩时间(6.2±0.6)h,顺产率为84.00%,对照组相关指标结果为(7.3±1.6)分、(6.9±0.8)h、64.00%。我院在术前准备工作中,首先收集产妇信息進行分型,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了基本参考,不同的护理措施也能针对实证、虚症患者具体需求发挥镇痛、促进分娩的作用。室内环境的创设以及促产素的应用,可保证分娩护理的基础性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中医辨证护理,提升了工作成效[2]。如针对穴位进行的针刺和按摩,可刺激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局部循环态势,如阿是穴的按摩,我国中医典籍记载,针对阿是穴进行的针刺和按揉,可使患者(包括产妇)产生瞬时疼痛感,停止按揉后产妇疼痛感将大大减轻,借以改善分娩疼痛问题。足三里、太冲等处穴位的功效虽不相同,但均着眼于改善分娩疼痛情况,这使综合针刺、按摩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护理具有促进自然分娩镇痛的作用,也能提升新生儿结局、减少分娩时间,应予以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明先,温洪樱,岑莉.中医辨证护理促进自然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8,18(04):607-609.

    [2] 黄燕.剖腹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程的中医护理效果[J].光明中医,2017,32(22):3327-3328., http://www.100md.com(尹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