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健康.下半月》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46270
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4期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产科2017年3月-2018年6月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2例,干预组42例。常规组给予产后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干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常规组产妇发生不同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6.67%;干预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2.38%。常规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显著(x2=11.848,p=0.001)。经护理干预,干预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为(89.76±7.43)分,常规组评分(70.14±7.23)分,分析t=12.265,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对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降低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护理干预;剖宫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203-01

    剖宫产产妇术后需要足够的卧床休息以促进伤口恢复,通常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DVT是较为严重的产后并发症之一,剖宫产产妇比自然分娩产妇发病率更高[1]。近些年,随着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产妇产后诱发DVT的几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不仅导致患者肢体功能丧失,严重时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为此,如何减少产妇产后DVT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84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DVT预防的临床应用价值,取得一定成果,现对研究内容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产科2017年3月-2018年6月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n=42)和干预组(n=42)。入组条件:足月妊娠产妇;成功行剖宫产术且无剖宫产史产妇;生命体征正常,自愿参与研究产妇。排除条件:伴有严重妊娠合并症产妇;精神状态不佳产妇;胎儿宫内窘迫产妇;无法配合研究产妇。常规组:年龄24-36岁,平均(29.75±3.24)岁,体重47-70kg,平均(56.73±7.85)kg;干预组:年龄23-35岁,平均(29.02±3.15)岁,体重46-72kg,平均(55.89±7.64)kg。比较临床资料,两组产妇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做比较。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给予产妇产后基础护理,关注产妇情绪变化和各项生命体征。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护理人员评估产妇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结合心理学知识进行产后疏导,缓解产妇紧张不安感,耐心讲解产后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依从性,告知产妇产后相关并发症预防措施。(2)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剖宫产产妇在平卧情况下,可用软垫抬高下肢,约30°,膝关节弯曲15°左右,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对产妇下肢由远及近进行肌肉按摩,控制好力度,5min/次。(3)根据产妇恢复状况,进行抬高下肢训练,交替做踝关节还转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3-5min/次,3次/d,恢复良好产妇可适当下床活动。(5)巡房期间加强对产妇下肢的观察,查看是否出现下肢肿胀、压痛等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3 评价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设计问卷调查产妇生活质量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产妇发生不同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6.67%;干预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2.38%。常规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显著(x2=11.848,p=0.001)。

    2.2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护理干预,干预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为(89.76±7.43)分,常规组评分(70.14±7.23)分,分析t=12.265,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腹压解除,血流改变且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导致局部形成血栓,因长期卧床,加大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血栓脱落还可能引发肺栓塞,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威胁产妇生命。围产期进行DVT预防护理对产妇意义重大,血流过缓、血液高凝、静脉壁损伤是医学公认的DVT三大主要影响因素[2],对于剖宫产产妇来说,产后精神状态、心理情绪变化也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內分泌系统,进而导致产妇机体血液理化成分异常,形成血液高凝。因此,对剖宫产产妇临床护理干预应尤其注意心理呵护和情绪疏导,为避免长期卧床还应加强按摩、下肢关节训练等。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碍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出现回流障碍,进而引起远端静脉高于以及疼痛和肢体重症等症状的现象。常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甚至致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者影响[3]。既往研究显示,产妇生产后下肢DVT的发生几率是产前的2倍以上,而做好产妇围产期的护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和避免下肢DVT的发生,但传统护理措施针对性不强,对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患者,其护理方式接受度逐渐降低。为此,加强产妇围产期护理,对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干预组产妇应用护理干预干预,通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健康教育宣教,引导产妇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同时给予按摩护理和训练指导,促进产妇下肢血液循环。护理期间观察产妇是否出现下肢肿胀、压痛等情况,可早期发现DVT,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的应用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游爱民. 产后护理干预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1):245-246.

    [2] 江海英. 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评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22):186-188.

    [3] 兰惠英.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205-206., 百拇医药(张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