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20143
编号:13678587
结肠癌合并穿孔的MSCT诊断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黄创基
第1页

    参见附件。

     17例患者均发现肠壁不同程度的增厚,其中环形增厚15例,不规则增厚2例,肠管厚度约1.8~3.2cm,伴有管腔狭窄12例,伴有肠梗阻6例,。6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均见肠壁明显不均匀强化,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3)。侵犯前腹壁1例,腰大肌1例,侵犯子宫1例。17例中11例肠管周围及肠系膜根部见肿大淋巴结。合并肝脏转移瘤4例,大网膜及腹腔弥漫性转移3例,肺转移瘤1例。

    术前CT正确诊断肠穿孔15例,诊断正确率为88.2%(15/17),2例误诊,主要由于腹腔内未见明确游离气体,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术前均误诊为肠炎(图4)。病因诊断方面,术前诊断为肠癌合并穿孔13例,均表现为肠管明显增厚,管腔狭窄,侵犯周围组织,伴有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等。2例由于仅表现为肠壁增厚,肠管周围脂肪模糊,术前未能正确诊断肠癌并穿孔。

    3 讨论

    结肠癌并肠壁穿孔临床上相对少见,其发生率约为2.5%~10%[4]。穿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肿瘤本身对肠管肠壁侵润,从而导致肠管溃疡并穿透肠壁而穿孔;(2)肠道肿瘤引起的梗阻和功能紊乱可使近端肠道内压力增高,使肠壁变薄、血运变差、肠黏膜坏死而容易导致肠穿孔 [1, 4]。结肠癌穿孔后发病急,由于大量粪便、细菌、有毒气体及毒素涌人腹腔可引起严重的感染性休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由于结肠癌穿孔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不典型,穿孔后产生的腹膜炎常掩盖了患者的肠癌本身的大便性状异常等,易造成误诊。本组17例患者中,多为老年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急腹症入院,临床上怀疑为肠穿孔或肠梗阻。CT扫描结束后发现肠壁增厚,追问病史,11例有大便性状改变表现,6例无明显大便性状改变症状。因此,影像学检查在结肠癌并穿孔的早期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