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健康养生》 > 20169
编号:13624188
养生琐谈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日 《中医健康养生》 20169
     养生之道,前人论者甚多,流派甚广,有仙家之论、道家之论、释家之论、医家之论等。历代论此道者,亦各有所宗。然知其道者,习之有益,不仅可健身,亦可延年;若不善其道者,强而行之,流弊亦自难免。就医家而论,历代著述,亦有异同,当因时、因地、因人而用,不可以贪欲之心,强求其功,反易为患。

    我本不善此道,然八十余年岁月,疾病缠身时有之,生活困扰时有之,悲欢离合时有之,外邪冒犯时有之,此皆人生之难以逃遁者。必经心以应对,方可保此五尺之躯、方寸之心。就医家所论,我仅遵《黄帝内经》所谓“人与天地相应”及“形神兼养”之法则,在工作、学习与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适当调节而已,别无异术可传。今仅就素日所行,略陈管见。

    幼承庭训,效法先辈

    在我家族中的前几代人,多有高寿者。高祖享寿八十有余,无疾而逝。曾祖六十余岁,死于痢疾。祖父享寿八十有七。先父亦享寿七十余岁高龄。在他们的生活历程中,我体察到他们在艰难的岁月中,如何注意保养身心,以便更好地去完成应尽之责与未竟之业。这就是他们的主要经验,对我的影响较大。

    在青少年时期,父亲总是孜孜不倦地为我讲些做人行事的道理,其中亦不乏养生之论与为人之道。祖父则以不言之教影响着我们:他为人治病,不求财物,勤于劳动,不知疲倦;生活俭朴,不择衣食;艰难困扰,乐以忘忧。到八十多岁时,尚头脑清楚,体可负重,步履康健,饮食如常。他的一生,并未专心致志讲求什么养生之道、长寿之法,但却健康地活到如此高龄。这就是无所求而有所得、无为而有为的结果。我从中悟出了许多健身养性的道理。在我后来的生活中,汲取了我祖父与父亲的许多经验,并竭力效仿他们的做法,实践他们的教导,虽然我的体质不如祖父健壮,但也想力争康健,多做些有益于社会之事。

    勤于书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