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211
编号:13743975
浅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维吾尔医药》 201211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及特异性遗传体质等。其中副作用是指药物的固有反应,在普通剂量也常出现,但一般较轻微。而毒性反应含义更广泛,泛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或)组织、器官等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大和疗程延长而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药物热、皮疹、肾损害、肝损害、神经损害,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菌药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毒性反应及应对措施

    1.1 对神经精神系统的影响及应付措施 青霉素类用量过大或静注速度过快时,可出现肌阵挛、惊厥、癫痫、昏迷等,应调整用量、减慢静滴速度。氨基糖苷类,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导致听力或前庭功能损害,应随时监控,有耳病的患者最好不用。异烟肼、环丝氨酸等剂量过大可引起癫痫,大剂量微生素B6可预防和减轻癫痫发作。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有阻滞作用,大剂量药物快速静脉给药或放置于胸、腹腔内可引起四肢无力、呼吸抑制,应及时给予钙剂及新斯的明可改善症状。
, http://www.100md.com
    1.2 肾脏毒性及应对措施 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多粘菌素B、万古霉素及两性霉素B等对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发现肾损害后,应根据情况及时减量或停用,或选用对肾脏无损害的抗菌药等。

    1.3 肝脏毒性及应对措施 四环素类、红霉素类、氯霉素、磺胺类、林可霉素等均造成肝损害,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血清转氨酶增高,严重者可有黄疸、肝肿大、压痛、肝功能减退等。肝病患者应避免用以上药物,如确需使用应根据情况适当减量,并密切观察病情及定期检查肝功能。

    1.4 造血系统损害及应对措施 氯霉素对造血系统的毒性最为常见,可引起红细胞生成抑制所致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兼有毒性反应及过敏因素。主要见于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利副定偶可引起严重骨髓抑制。因定期作血常规检查,根据需要查网织红细胞、骨髓涂片、血清铁和饱和铁等,当白细胞自正常减至(3-4)*10%、血小板减少40%以上时应立即停药。
, 百拇医药
    1.5 心脏毒性及应对措施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反应,两性霉素B对心脏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可致心律失常。可根据不同情况对症抢救。

    2 药物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及应对措施

    2.1 过敏性休克及应对措施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苍白、冷汗、血压下降、严重者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就地抢救,注射肾上腺素,使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并输氧等。

    2.2 药疹及药物热及应对措施 多见于使用青霉素类、链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及磺胺类等药。药物热与药疹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发生。用抗组胺药,激素药对抗治疗。

    2.3 光敏反应(皮疹)及应对措施 服药期间在暴露部位出现皮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出现皮肤红肿、水疱等,应立即停药。
, http://www.100md.com
    2.4 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应对措施 大多由青霉素引起,少见于四环素类、链霉素、氯霉素等,一般不严重,但影响到喉部及脑部危及生命时,应立即对症抢救。

    3 二重感染及应对措施

    二重感染是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出现的新感染,二重感染的发生多见于抗菌药物长期应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上。可引起消化道、肺部、尿路感染、血流感染等。主要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克林霉素、林可霉素,以上药物应用后发生率较高。应对措施是应停用现有抗菌药物。该用甲硝唑口服,无效时亦可口服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4 讨 论

    抗菌药物既可治病,又可致病,是一把“双刃剑”。因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须合理用药、慎重用药、对症用药,这样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2010年最新抗菌药临床合理应用》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 百拇医药(吕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