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211
编号:13743990
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维吾尔医药》 201211
     [摘要] 螺旋C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比较先进的医学诊疗临床应用技术,它是当前原发性肝癌诊疗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56例原发性肝癌病症,分析了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实验中发现,不同病例患者的螺旋CT有很明显的差异。结果说明,根据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可以很好的来观测患者的原发性肝癌症状,并且可以利用该手段来增加肝癌的诊出率,提高确诊结果的精确性。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螺旋CT;双期扫描

    螺旋CT是在传统的CT扫描技术上改进而来的,它有效的解决了传统CT中很多遗留下来的问题。螺旋CT扫描速度快,大量节省了单位时间内造影剂的用量,而且能对整个器官或一个部位一次屏息下的容积扫描,不会出现病灶遗漏的现象。在利用该技术诊断肝癌时,使用一次注射造影剂就能得到整个肝部位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像,根据螺旋CT双期三维图像的特征,可以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肝部的症状,提高肝癌的诊出率和诊断结果的精确性。本文结合多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对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螺旋CT技术在肝癌诊疗中的价值。
, http://www.100md.com
    1 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的是某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月检出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都分布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研究的56例原发性肝癌中,有24例是经过手术临床确诊的,余下的32例是利用实验室超声及DSA确诊的。所有的病例患者在住院之前都没有出现过肝部异常性疾病,住院后,都进行了肝部螺旋CT检查,检查结果在医院备案。

    1.2 研究方法 56例患者都是GE螺旋CT,均采用的是肝脏双期连续容积扫描方式,扫描参数如下:层厚设置为8mm,首先,保持1.5螺距行对肝脏部位进行平行扫描,其次,利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入80-100ml欧乃派克,整个过程要确保注射速度控制在2.5-3ml之间,避免注射速度过快导致心肌压力超负荷。30例扫描时处于肝动脉期20-25s,有23例处于门静脉期45-60s,剩下的3例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生了延迟,推迟到了300s扫描。在观测时看见,动脉期腹主动脉造影剂充填清晰,肝动脉显影,而门静脉没有显现出来;门静脉期门静脉造影剂充填清晰,肝脏显影明显,可以很清晰的观测到肝内门静脉分支内部的结构图。
, 百拇医药
    2 扫描结果

    在对56位患者肝部进行螺旋CT检中,总共观测到了82个病灶,病灶的部位不完全相同,所检测到的肿瘤大小在0.5-18cm之间,肿瘤平均大小为4.3cm。在观测到的82个病灶中,3cm以下的结节有34个,3cm-5cm之间的结节有17个,5cm以上的结节有31个。扫描时还发现,不同的扫描方式最终发现的病灶数目和病灶特征也有所差异:

    2.1 平扫结果 平扫观测到病灶55个,是三次扫描中,发现病灶数目最少的。有39个病灶表现出低密度,有12个病灶的密度相对比较均匀,27个病灶的密度表现出不均匀的无规则排列,在这些的病灶中发现了密度更低的细胞坏死区或脂肪变性组织。此外,还有6个病灶发现肝内存在脂肪肝,有肝硬化的趋势。

    2.2 肝动脉期扫描结果 肝动脉期扫描观测的病灶最多,达到了82个。有28个病灶的密度非常均匀,而且出于强化状态;密度不均匀的有45个病灶,没有强化。另外,在9个病灶中观测到异常现象:边缘及中心部位出现了不规则的线条状或者放射状血管影。肝动脉期扫描比较理想,观测最为全面。
, http://www.100md.com
    2.3 门静脉期扫描 门静脉期扫描观测到71个病灶,低密度、密度均匀、高密度的病灶的数量分别为63个、5个和3个。有6个病灶中观测到门静脉侵犯及癌栓的症状,门静脉较正常水平要粗,表现为充盈缺损或不显影;有3个病灶汇总观测到肿瘤包膜环形变异,2个病灶中观测到肝动脉门静脉瘘,现象为门静脉早显,在门静脉腔内也可以看到明显的充盈缺损症状。

    3 讨 论

    螺旋CT扫描比传统CT扫描的速度快的多,它能在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多次对整个肝部进行全面的螺旋式扫描,这是一般CT扫描所不具备的功能。螺旋CT扫描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同时期的多次扫描功能增强了扫描的效果,能有效的结合肝脏的运作机理和干细胞癌化的特点来凸显出病灶部位的CT特征,可以增加二次诊断出病灶的几率,因此,能有效的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出率和诊出结果的正确率。

    在这次实验结果中,82个病灶中的75个在肝动脉期观测到强化现象,说明螺旋CT扫描中可以观测到肝癌的血供特征;在第二次扫描(门脉期)中观测到的63个病灶的密度明显降低,说明肝细胞癌有“速升速降”的变化特征,因此,可以把它作为诊断肝癌最有力的判断依据。在门脉期观测到的5例均匀密度和3例高密度病灶说明,肝癌存在门脉供血或双重供血的特征,因此,可以把这些病灶特点作为治疗肝癌最佳的影像学参考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 百拇医药
    肝脏螺旋CT双期扫描能达到对肝脏进行动态扫描的目的,能在肝动脉期清晰的观测到肝动脉和肿瘤血管。肿瘤血管比较特殊,在CT扫描结果中可以观测到不规则的增粗、扭曲或者轮辐状特征。当肿瘤边缘的血管发生变异而增强时,CT扫描表现为不规则形,这种现象在肝动脉期比较常见。

    肝动静脉瘘是肝癌血管造影最可靠的判别依据,但一般的CT扫描很难发现这个问题。在螺旋CT动脉期扫描中,如果发现门静脉系统提前显影,就说明肝部存在肝动静脉瘘的现象,从而可以确诊肝癌血管造影。肝细胞刚开始癌化时,会伴随有门脉癌栓的症状,这种症状在门静脉期出现最为频繁,表现为门脉内充盈缺损或不充盈。在这次试验中,有3例病灶在门静脉期观测到了这种症状,可以把它最为肝细胞癌化的初始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乔颖,马立公,等.肝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中华肿瘤杂志,2002,22(2):164-165.

    [2] 刘文亚,蒋黛蒂,等.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侮学杂志,2002,10(1):8-10., http://www.100md.com(温温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