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 结、直肠癌
编号:13743996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一期切除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维吾尔医药》 201211
     [摘要] 目的 关于行一期切除治疗的梗阻性结肠癌的老年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临床疗效的分析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梗阻性结肠癌患者24例,给予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静脉滴注支持治疗,包括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及一定配比的电解质,比较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梗阻性结肠癌的老年患者,再行手术切除时,于围手术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合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一期切除;围手术期;肠外营养;疗效观察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生恶性肿瘤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饮食结构上我国居民也逐渐趋向于高脂高蛋白饮食,这也大大增加了结肠癌的患病率。对于老年结肠癌患者,常因肿瘤增长过快导致肠梗阻的出现,进而导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的出现,给结肠癌的手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老年患者的体质及营养状况常较差,术后耐受力较低,对于病情康复存在极大影响。所以在围手术期,对结肠癌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目前的营养状况,使机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以应对手术的创伤。我院对收治的24例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调研,现给予如下报道: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梗阻性结肠癌患者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为67—88岁,平均年龄为69.2岁。住院患者均经纤维结肠镜活检以确诊为结肠癌,同时再联合钡剂造影确定为梗阻性结肠癌。其中横结肠癌4例,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为10例,升结肠癌为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结肠癌一期切除再联合一期吻合治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部肿块、腹胀等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采取营养液进行静脉滴注补充营养,包括具有一定配比的脂肪乳剂、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1.2 营养液配置 对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采取一定配比的营养液,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代谢消耗能力较低,所以能量供应控制在25kcal/(kg·d)为宜。营养液中的各种营养素比例按照20—30%脂肪乳剂、50—60%碳水化合物及10—30%蛋白质进行调配,最终采取3L袋进行外周静脉或者中心静脉给予营养维持治疗,一般以均衡滴速进行营养支持。其中各种营养素含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配置,脂肪、蛋白质和葡萄糖每天供给量不会超过0.5—1.0g/kg、1.0—1.5g/kg和300g,同时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以确定氮热比例,一般为1:100进行等比例配备;同时还需要补充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电解质和脂溶性维生素,以维持机体的稳态。
, 百拇医药
    1.3 测量指标 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前后的血生化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和血清电解质测量需每周进行一次,每天必须进行血糖、血常规及体重的测量,每2周进行血脂、球蛋白和转铁蛋白含量的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记录的数据均经SPSS软件进行统一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现形式,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肠外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经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在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计数、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钠离子和钾离子含量方面均较支持治疗前有明显提升,且两者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肝肾功能及血脂情况对比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血脂方面较治疗前没有明显差异变化(P>0.05),而患者的r—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均较支持治疗前升高,且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对于结肠癌患者,在老年人中发病占绝大多数,而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反应力低下及对疼痛耐受力差等特点,使处于结肠癌早期阶段时老年患者常不易出现自觉不适症状,随着病情及肿块的增大,最终导致癌性闭绊型肠梗阻的出现,老年患者才出现剧烈的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一般来院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为晚期,出现周围组织或者远处脏器的癌肿转移。而对于此期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一般考虑结肠肿瘤的发生部位,采取一期切除吻合术或者是一期切除联合二期吻合术进行治疗,无论是何种术式,均为有创性手术,对于原本自身生理状态较差的老年患者来说,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本组患者24例,其中有18例(75%)为中重度营养不良,因为结肠癌属于肿瘤消耗性疾病会造成机体能量的消耗,伴随着肠梗阻的出现,通过呕吐导致消化液大量丧失、伴随电解质紊乱致代谢性碱中毒,引起内环境紊乱破坏机体稳态,最终使营养的平衡维持受到干扰,也会加重营养不良的进程;同时患者处于手术应激状态下,会加速机体的分解代谢,消耗正常的组织和脏器,对于术后组织的愈合及修复能力也明显降低,加大了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再考虑老年患者自身能量储备能力低下、重要脏器衰竭及伴随着多种消耗性基础病,也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于接受结肠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充分考虑营养不良情况,预见性地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机体的营养状态保持在一个较佳的状态,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和前提。但是,在给予营养液支持治疗时,每种营养素成分之间的成分比例需要严格控制,因为老年患者机体对脂肪的清除率及对葡萄糖耐受力明显降低,故营养液应满足低糖、低脂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可以适量地调高蛋白质含量,以充分适应老年人的代谢能力。由于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情况,在围手术期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是一套安全、有效、科学的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进展,方喜,陈进新.结肠癌切除术后全肠外营养的治疗效果[J].海南医学,2005,16(9):112—113.

    [2] 谭拥军.TPN在医院的应用情况分析及进展[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6(6):17—19.

    [3] 邱福南,蔡瑶丹,王耀东,等.不同配方脂肪乳剂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和血脂代谢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9):19—21.

    [4] 黎介寿.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现状与展望[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1):1—3.

    [5] 光琪,文天夫,林智.尊脒营养用于田手术期和术后重大并发症的经验[J].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02,10(2):112—114., http://www.100md.com(李坤祥)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 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