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34
编号:13733695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王慧杰 郭曦华 周月玲 高筱雅
第1页

    参见附件。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各组NDS和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相比对照A组和对照B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1);而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均无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认为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ACI能够产生协同作用,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在超过溶栓时效时可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

    [2]樊东升.新型强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从实验室到临床[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1):1-6.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Amemiya S , Kamiya K, Nitoc, et al.Anti-apptotic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edaravone following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in rats [J].Eur J,2005,516(2):125-130.

    [5]向军,唐宇平,蔡定芳.非谷氨酸受体依赖的钙毒性机制在急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6):1224-1228.

    [6]张莉,杜冠华.细胞因子在脑缺血损伤机制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5):379-382.

    [7]姚敏,吴江.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研究与展望[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1):123-125.

    [8]盖红,魏学昱,韩丽荣.静脉溶栓治疗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2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31):12-12.

    [9]卢培砚.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9):1369-1371.

    [10]刘乃英.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50(31):61-62.

    [11]孟庆林.纳洛酮在危重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1):41-43.

    [12]王长芹,刘玉海,刘玉利,等.纳洛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2):54-56.

    作者简介:王慧杰,1965.7,黑龙江省嫩江市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保健。

    通讯作者:高筱雅:1973年10月,女,重庆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重症医学,email:doctracygao@wo.com.cn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