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802068
母乳性黄疸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2015年第1期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无其他原因出现以血液中未结合的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1],是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2]。近年来,随着对母乳喂养的大力提倡,人们对母乳喂养的好处有了更多的了解,使得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增高的趋势。赵霞[3]曾报道母乳性黄疸占母乳喂养的0.5%~2%,近年来报道高达30%。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症,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多数人认为母乳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对新生儿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临床报道的增多,均表明了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危害严重[4],高胆红素血症有导致中枢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故有必要早期干预,以利于优生优育,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干预母乳性黄疸,减少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是目前儿科和产科面临的问题。我院通过中医药方法干预母乳性黄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母乳性黄疸的分类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母乳喂养2~3天出现,除外溶血及其它疾病,其黄疸时间多在生后5~7天达到高峰,与生理性黄疸相比较,两者黄疸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均相似,但母乳性黄疸的胆红素峰值高于生理性黄疸,且黄疸持续时间长,胆红素高峰可达256~352?mol/L。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晚,排除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肥厚性幽门狭窄、重症感染等所造成的黄疸[5],一般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于2周左右达到高峰,胆红素峰值可达342~427.5?mol/L,然后逐渐下降。新生儿除黄疸外无其他方面异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