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4期
编号:12795189
浅谈高压氧纯氧舱吸痰装置的设计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第4期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压氧舱吸痰装置的设计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单人纯氧舱时治疗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提供了思路,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关键词】高压氧;纯氧舱;气管切开;吸痰装置

    高压氧医学起源于问世间中叶的英国,它的发展经历了2个历史阶段,一个阶段是潜水医学,即应用高气压治疗减压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个阶段是英国生物学家开创的最早的高气压治疗。1837年第一台能容纳12人的大型治疗舱在法国里昂建成;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在加拿大和美国相继建造了大型氧舱。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高压氧的设备在安全性和操控性都得到很大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意外因素导致脑外伤、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患者逐渐增多,高压氧治疗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日渐体现。这些患者多伴有昏迷、呼吸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在患病初期多需要气管切开以保证心、脑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氧供给[1]

    1纯氧舱增加吸痰功能的必要性

    1.1气管切开后吸痰的重要性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SpO2突然下降在90%以下、咳嗽、听诊有湿性啰音,从气管导管口可以看到分泌物等,任一症状时即需吸痰,以免痰液积聚在气管套管气囊处形成痰痂,造成气道阻塞,影响气体交换造成患者缺氧而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同时痰液不能及时排除极易造成坠积性肺炎。气管切开后有效的吸痰可以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2]

    1.2多人舱与单人舱对气管切开病人治疗的优缺点对比

    多人舱治疗的优点:可以有医护人员进舱护理,能及时给患者进行吸痰;缺点:由于治疗人数多、治疗环境密闭、空气流动性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舱内交叉感染,而且必须通过管道吸氧,有很大的呼吸阻力(用气囊进行一级吸氧虽然降低了呼吸阻力,但如果陪护人员控制不好氧气流量容易造成舱内氧浓度升高,影响氧舱的安全性)。这些对原本抵抗力和呼吸功能比较差的患者的治疗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单人纯氧舱的优点:在消毒措施恰当的情况下,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小。无外加的呼吸阻力,比较适合这些心肺功能比较差的患者。缺点:只能单人进舱,肺部感染严重且痰多的病人得不到及时吸痰。

    1.3单人纯氧舱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治疗中吸痰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的对比并结合实际的治疗情况,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呼吸阻力,自2008年以来,我们科室气管切开的病人都安排单人纯氧舱治疗。下表是2011——2014年纯氧舱治疗情况。

    治疗情况

    正常治疗

    的患者

    有少量痰

    的患者

    较多痰勉强完成

    治疗的患者

    因痰多提前

    出舱的患者

    人次

    214

    282

    144

    91

    治疗评价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所占比例

    29%

    39%

    20%

    12%

    备注:进舱治疗前舱内正常消毒灭菌,并对患者进行吸痰

    由上表可见,治疗的不合格率达到了32%。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痰多容易引起剧烈咳嗽,可能会引起肺气压伤。如果痰堵塞气管,而患者无法自行咳嗽排出,会出现窒息的情况,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综上所述,在单人纯氧舱上设置吸痰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2单人纯氧舱吸痰装置的设计

    2.1设计理论

    单人纯氧舱内的绝对压力正常在1.8—2.2atm的范围内,舱外相对于舱内是负压,可以按照负压吸痰器的原理来进行设计。

    2.2设计难点和解决方案

    难点一,单人纯氧舱内的气体为浓度80%左右的高压氧气,为保证氧舱的安全不能有任何的电器和电子产品进人舱内,操作人员对吸痰管在患者气管内的位置和深度就难以控制。如何才能控制吸痰管和患者气管切开口的相对位置,而且要便于操作,这是设计吸痰装置成功与否的关键。经我们实际治疗操作中观察发现,上表中痰多的患者,进舱初期只有少量的痰咳出,但咳出的痰停留在气管附近,患者呼吸时痰会随着呼吸的气流吸进气管内,刺激气管壁导致更多的痰产生。只要在患者有痰产生的时候及时清理人工气管口的痰使之不再回流,就避免了更多的痰产生,这就给简化吸痰装置的设计带来了希望。最后我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比较,选择了一种快速接头,连接吸痰管于患者人工气管口,使吸痰管深入3mm左右。并且此快速接头只需要操作人员在患者进舱前进行连接,保证的操作的简单性和氧舱的安全性。

    难点二,成人吸痰负压在0.03—0.04Mpa范围内,儿童吸痰负压在0.02—0.03Mpa范围内,吸痰负压过大可能会引起黏膜损伤出血。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在吸痰器的末端增加了一小型的压力容器,此压力容器通过旁通管道向内注入氧气,利用阀门调节舱内和压力容器的压差始终在吸痰负压允许的范围内。

    为了证明此人工气管内留置吸痰管的吸痰效果和是否影响患者正常吸氧,我们在空气加压舱中模拟了无人操控的吸痰实验。实验中,为了不影响患者正常治疗,我们用一种内置吸痰管的吸氧阀代替了传统的吸氧阀。在对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120例(人次)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氧的同时利用此人工气管内留置吸痰管的吸痰装置进行吸痰,经陪护人员观察证明吸痰装置起到了吸痰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且不影响患者正常吸氧。

    注:改造注意事项

    氧气是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易导致发生燃烧甚至爆炸,所以在施工的时候要注意管道内部充保护气体进行焊接及内表面脱脂[3]

    注:高压氧舱是国家严格管理的特种设备,请勿私自改造,如有需要请联系有资质的厂家进行改造。

    自第一台高压氧舱建成以来,高压氧舱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在安全性能上增加了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舱内氧浓度监控仪、舱内影像和对讲系统;在操作上实现了全电脑控制的自动化。无数的医护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氧舱的安全、操作性能、功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给单人纯氧舱治疗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提供了思路,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今后我们会不断的努力,在实践和探索中为高压氧舱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万之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6):47-48.

    [2]夏义容,陈淼,王兰英.介绍一种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1,9(36):657-657.

    [3]高泽宏.高压氧气管道施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百拇医药(刘振东 王雪芳 蔡军 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