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4期
编号:12795188
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第4期
     【摘 要】目的 构建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运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方法对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结果 通过两轮函询,使得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以确立。结论构建新生儿内科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目前,护理质量已经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我国儿科医院中对于新生儿内科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很不健全。本研究意在初步构建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新生儿内科的临床护理、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函询问卷,包括前言、主体、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专家判断依据调查表、和熟悉程度调查表。

    1.2 对象

    本研究选取郑州市7 所三级甲等医院中从事新生儿内科的25名专家为函询对象,其中护理人员 18 名(72%),医疗人员7名(28%),专家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1.3 方法

    1.3.1 由6人专家小组确定问卷设计、专家遴选、信息统计处理以及研究结果分析。

    1.3.2 初步拟定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的现状和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的特点,确立的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以及三级指标46项。

    1.3.3 专家函询 专家询函进行两次,指标选择以共同符合重要性赋值均数≥4.00、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 为标准,并参考专家建议,有专家小组共同商议后得出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1.3.4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1.3.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把构建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决策目标;将一、二级指标设为准则层,以三级指标构建方案层,确立层次结构模型。

    1.3.4.2 构建判断矩阵 本研究选用Satty1-9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Saaty标度根据两指标重要性评分均数的差值确定。

    1.3.4.3 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运用 yaahp0.7.0 软件,得到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并得出一致性系数(CR),通常CR 值<0.10,便具有一致性。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性 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7.5%和100%,专家积极性较高。

    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根据专家自我评价,用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本研究专家权威程度为0.8357。

    2.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的协调程度由变异系数(CV)和协调系数(Kendall's W)表示,本研究各指标CV都小于0.20,Kendall's W 分别为0.28和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指标体系及权重 根据函询结果确定了由 3 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新生儿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2.5 一致性检验结果 各判断矩阵 CR 值都未超过 0.100。

    3讨论

    3.1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1.1Delphi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Delphi法的科学性可以用专家的代表性、专家的积极性、专家的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本研究中专家积极系数均较高,询函回收率分别为87%、100%,另有74%的专家提出建议,更证明了专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其次本研究的函询对象从事临床医疗、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三个领域的研究;中青年专家居多,临床经验丰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到了60%,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占到了78%。本研究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大于0.7,表示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程度。在两轮询函中,变异系数都未超过0.20、协调系数第二轮高达0.3以上,说明专家们分歧减小,函询结果可信。

    3.1.2权重确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研选用层次分析法,根据Delphi法得出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判断矩阵、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完成单层单排序和总排序;运用Yaaph0.7.0软件得出各级指标权重系数,所有CR值都未超过0.1,表示指标权重分配、指标体系设置都比较合理。

    3.2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本研究包含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有要素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其中环节质量指标的权重为0.6144,同其他文献结果一致。同时也说明了环节质量的重要性;这要求护理人员重视环节护理质量[1]

    3.2.1要素质量

    要素质量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中护理人员配备与医护配合所占权重最高。护理人员是护理资源的基本因素[2],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护理服务能否顺利进行;医护配合的效果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进而间接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其下设的三级指标主要包含护理人员构成、任职资格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医护合作等。

    3.2.2环节质量

    环节质量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中病情观察和技术性护理措施所占权重最高,另外是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在工作中是首要任务,也保证了护理技术得以顺利实施;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观察判断,会对病情变化判断和疾病早期诊断有着很大的影响,也体现出了护理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所以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与本科室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使病情观察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是护理质量得到保证。

    3.2.3终末质量

    终末质量评价中二级指标有三项,分别是护理缺陷结果反馈、护理结果反馈,患儿家长满意度等。护理缺陷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过错,护理人员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能够大大减少护理缺陷的产生,是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是患儿家属病对医疗服务总体的评价,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是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根本途径。护理结果反馈指的是在实施护理技术性措施和基础护理后对效果进行评价,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护理结果,必须对各个环节的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1]高云.一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2]叶文琴,李丽.护理质量评价及评价指标体系[J].上海护理,2012,12(3):90-95., 百拇医药(李丹凤 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