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714289
颈源性眩晕的中医治疗临床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2015年第9期
     【摘 要】颈源性眩晕是一种以眩晕、平衡失调、颈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发病,其特点是眩晕具有体位性诱发或加重。中医在治疗颈源性眩晕方面有独特的疗效,治疗方法较多,有自己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中医治疗法;临床进展

    颈源性眩晕,又称“眩晕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病症,以眩晕、平衡失调、颈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是眩晕具有体位性诱发或加重[1]。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脑力工作者的增加,在青年人中本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西医认为引起颈性眩晕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两个方面,椎动脉机械压迫及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的血管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2]。颈源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灵枢.口问》篇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提出了眩晕的病名。本病病因病机为肝肾两虚、气血虚衰,使风寒湿邪阻塞经络,进而气滞血瘀,筋脉失养,发为此证。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中医疗法在临床上治疗颈源性眩晕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具有调和阴阳、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填精生髓等作用。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具有独特的疗效。陈培芳[3]将颈源性眩晕患者131例随机分成针刺组(治疗组76例)和药物组(对照组55例),观察两组治疗颈源性眩晕、头痛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0%和7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悬吊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疗法,能很好地提高颈椎稳定性,改善颈部肌肉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作用,并能有效地预防颈性眩晕的复发。 (潘凤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