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714268
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2015年第9期
     【摘 要】循环系统疾病具有内容繁多、整体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又是各种执业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加之本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大同小异,容易混淆,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如何教好循环系统疾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指正。

    【关键词】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体会

    1 强化基础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1.1研究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前苏联的一个教育家说:“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达到理想的状态,必须把他激发到他自己想去学习,而不是你逼迫他去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多半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用语言表诉是:“你应该”。有人说:“中国现在的孩子有90%以上就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是被动地,艰难地在学习。这样的学习不符合脑力劳动的规律,不容易学好,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可以说对那些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而言,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一定比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好的多。但是对于专科或中专层次多数的学生而言,多给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等于浪费时间。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把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布置作业——自学——-完成作业,结果发现:中专的学生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学习,普专班的学生大概有二分之一的人在学习,不少同学忙着玩手机,说小话,并没有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也很无奈,只能违心的教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否则难于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值得大家探讨。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做的的是研究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形象的比喻强化基础知识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是学好本系统疾病的关键,循环系统疾病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应的解剖生理知识及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后进行的,学生应该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中我们通常碰到的问题是学生基础知识的严重缺乏或不足,我在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之前都会请同学回答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结果发现:普专班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者不到10%,中专班的学生没有一个同学能够正确回答这些知识。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学好相关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习本系统疾病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必死记硬背,而学好本系统疾病的前提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进行循环系统疾病教学前不妨多用点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如体循环、肺循环路径及瓣膜开闭情况等,如心室收缩时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二尖瓣、三尖瓣关闭,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心室舒张时二、三尖瓣开放,主、肺动脉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如果瓣膜开闭或者血液循环路径不正常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并举例说明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紧密的联系起来,为循环系统疾病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把握重点难点做到“精讲”与“点播”相结合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头发胡子一把抓”,教学时间不够用,教学效果也不好,只有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做到“精讲”与“点播”相结合,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大家都知道心力衰竭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学习循环系统其他疾病的基础;是循环系统疾病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应该讲精讲透,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必须使学生熟悉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常用药物及毒副作用等。在学生学好心力衰竭的前提下,我们再来学习其他疾病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心瓣膜病的学习,教师只需要做到点播,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找出四个心瓣膜病的异同点即可。

    3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教学效果较差,但能节省时间,作为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传统教学法仍然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可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适当的启发,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意见,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左心衰时,可以问学生,左心室收缩时什么瓣膜开放,什么瓣膜关闭,左室血液怎么流。如果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会出现什么后果。此时,学生回答问题是对还是错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开始动脑子了,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适当提示,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案例教学法通常先给学生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结束回答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既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能培养临床思维,但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一样,需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总之,我认为教学方法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了解学生,结合学生情况及教学内容合理选择。

    4 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学习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记忆的效果。记忆分为瞬间记忆和永久记忆两个过程,即记住和回忆。无论形象的东西还是抽象的东西,瞬间记住并不难,重要的是能否经历一段时间后能回忆起来,课堂教学只是把学生不懂的知识讲懂,让学生明白那些知识是必须掌握、记住的,但能不能把瞬间记忆变为永久记忆,关键在学生自己,正如我前面谈到的,学生已经学过解剖生理知识,但到了临床课学习时能够记住相关知识的人很少,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进行知识的反馈,可以说课前复习、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后知识的反馈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提问、作业、案例等方法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记忆。

    总之,要学好循环系统疾病,我们必须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基础知识,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葛庆.2004年~2008年城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情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09(21)

    [2] 郭建新,朱晖,魏民.新疆某院老年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统计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20) (杨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