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278547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第10期
     【摘 要】目的 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选病例均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采用肝素等一般治疗方案,研究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探究两种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呼吸困难、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明显高于常规组(7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药物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治疗;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是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对象的一类临床常见疾病,其中肺心病与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两种疾病相互合并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临床诊断的困难,进而出现误诊、漏诊现象[1]。所以说,实际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采用基础治疗与基础治疗+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探究其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并将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数资料

    择取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选病例均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病情均符合《实用肺脏病学》[2]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标准。

    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40例,研究组40例。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最小的46岁,最大的78岁,平均(57.2±5.9)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最小的47岁,最大的79岁,平均(58.3±6.2)岁。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后得知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疾病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如:抗感染、吸氧、利尿、解痉平喘等。再给予藻酸双酯钠(15mg,上海华园药业沙赛制药有限公司;H20066457)、肝素(20mg,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H31022052)、川芎嗪(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63094)、复方氨基酸(B Braun Melsungen AG[3],H20120546)进行临床治疗,并将其置入GS液(500ml)中行静脉滴注。每日滴注1次,并及时进行强心、呼吸兴奋等基础治疗。

    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硝酸酯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将多巴酚丁胺(60mg,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H31021904)、酚妥拉明(10mg,必康制药江苏有限公司;H32020438)兑入至葡萄糖溶液(500ml,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H32025103)中行静脉注射,每日注射1次。若患者病情较危急可静脉注射洛贝林(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1020542)与尼可刹米(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42021746)。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咳嗽明显缓解,心肺功能检测为二级;有效:上述症状有效缓解,心肺功能检测为一级;无效:病情无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1.4 数据处理

    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记录至SPSS18.0软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常规组和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常规组:心绞痛15例(37.5%),心悸5例(12.5%),心肌梗死2例(5.0%),呼吸困难5例(5.0%);研究组:心绞痛8例(20.0%),心悸3例(7.5%),呼吸困难2例(5.0%)。说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常规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5.0%。说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n,%)

    分组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研究组402117295.0

    常规组4012161270.0*

    注:与研究组对比,*P<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性的变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人数明显上升,且以老年人群为主要的发病对象。该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红细胞数量急剧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速减慢、黏稠度增加[4]等,使得患者出现血栓。另外,由于患者的心肌细胞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使得细胞的敏感度降低,对缺氧的耐受度增高等。再者,高碳酸血症、微生物感染[5-6]等均会对患者的心肌细胞造成损伤。所以说,该类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胸闷等一系列缺氧症状,且肺心病与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两种疾病相互合并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临床诊断的困难,进而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因此,实际临床诊疗时应加大检查力度,防止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进行临床治疗时,除了遵循常规的治疗方案外(如:抗感染、解痉、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还应加用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血管进行扩张,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肺动脉压力,使得冠状动脉得以扩张;再者,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加用一定的利尿剂、镇静类药物等,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硝酸酯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后,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5.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0.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发生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的概率分别为20.0%、7.5%、5.0%,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说明基础治疗+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燕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95-96.

    [2]贾浩.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疗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0):67.

    [3]刘涛,李论,郭张强等.芪苈强心胶囊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3,12(2):85-87.

    [4]赵越,黄灿.16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2):103-104.

    [5]赵红卫,郭艳萍.3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疗观察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525-3525.

    [6]刘文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204-205., http://www.100md.com(许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