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852216
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6年第4期
临床表现,核磁共振成像
     杨振国

    黑龙江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150025

    【摘 要】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50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该病发生率仅2%;平均年龄为(60±5)岁,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临床表现以偏瘫(90.6%)最多见,典型的离断综合征较少见;影像学显示梗死部位以体部和压部多见,常累及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等部位;经治疗后35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好转,4例恶化,8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胼胝体梗死相对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特异性失连接现象易被掩盖,头颅MRI对胼胝体梗死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核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横向联合纤维束,位于大脑纵裂底,起连接、联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发生在胼胝体的缺血性梗死较为少见,且其常常伴有临近部位的梗死,造成解剖学与临床症状间并无明确的关系,从而造成了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本文通过对50例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共50例患者,男性25例(50%),女25例(50%),年龄35~92岁,平均65.6岁;合并症:高血压24例,既往卒中病史20例(明确病史11例,影像学诊断9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