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13
编号:13640100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3
     【摘 要】目的:探讨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在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法,具体操作为: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利用穿刺的方法采取血液,抽取ACD全血2~3U用三联血袋装好,标注患者信息和“自体输血时用”字样,置于室温或者4℃下保存。然后在患者手术完毕后用该血进行回输,血量不足者补以血库中相应血型的成分血。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体输血的方法,所输血液来自于中心血站的合格血液,每位患者输血量为:2~20U。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有12例患者补充了医院库存的异体血,约占全部患者例数的24%。不良反应两组对比,χ2=4.17,P=0.0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RBC、Hb、Hct等指标7天后的变化情况相比于术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对比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能够有效补充患者所需血液,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稀释式;自体输血;外科手术;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医疗手段中,输血是较为重要的一项,也是外科手术中,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体输血[1]是一种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简单易行的输血方法,该种方法代替了异体输血,是外科手术病人手术中首选的输血方案。自体输血主要包括稀释式、贮存式、回收式等三种方法,其中稀释式自体输血在我国医疗中属于起步阶段。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在外科手术中的效果,选取2011年1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稀释式自体输血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18~71岁。所有患者身体状况均良好,无出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以及凝血机能障碍等不良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情况如下:腰间盘突出症手术28例,股骨头坏死手术24例,骨肿瘤手术18例,胆囊手术17例,胃癌手术14例,肝脏手术9例,心脏手术6例,泌尿外科手术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3±4.5)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9±5.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种和病例数等一般资料上无比较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法,术前所有患者均签订了自体输血协议书。具体操作为: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利用穿刺的方法采取血液,抽取ACD全血2~3U,加入抗凝剂,用三联血袋装好,标注患者信息和“自体输血时用”字样,置于室温或者4℃下保存。同时补充晶体液,通过监测,让患者体内血液进行稀释,Hct大于0.28。然后在患者手术完毕后用该血进行回输,在回输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情况,查对各项监测指标,血量不足者补以血库中相应血型的成分血。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体输血的方法,所输血液来自于中心血站的合格血液,成分为: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部分冷沉淀,每位患者输血量为:2~20U。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7天后的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比容)等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组回输自体血以及输自体血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由于自身血量不足、缺血量大等原因,有12例患者补充了医院库存的异体血,约占全部患者例数的24%,在治疗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指标为输血不良反应例数。两组输血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近年来,作为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2],虽然在安全性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仍然出现大量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这对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出血量较大、手术难度较高的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其次,医院库存血量资源也是较为有限的,而在外科手术中,常需要大量的异体血液输入。 再者,一些需要做外科手术的患者的血型可能为特殊血型,如Rh阴性患者,该类血型血源较少,血量也有限,这对手术来说,危险性极高。由此可见,根据医院外科手术供血现状来看,医院急需有效的手段进行改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自体输血的方式开始广泛应用到外科手术中,且具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自体输血就是通过在患者进入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一定血量的采血,然后通过一定的环境和手段对所采的血进行保存,待患者进行手术时,回输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方式。这样一来能够大大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血的输入的同时也减少了血液中的抗体反应,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和不必要的并发症。该种方法,也能有效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以及溶血反应(由于血型不合导致),从这方面来说,自体输血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自体输血常见的方式有三种,分别为:稀释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等,本文研究的是稀释式自体输血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4]: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相比,使用库存异体血量明显要少,大大节约了库存血量。而在输血后的治疗情况上来看,稀释式自体输血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输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采用两种输血方式的患者术后7天的RBC、Hb、Hct等三项检验指标显示,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无比较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明,稀释式自体输血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基于以上结果表明,自体输血值得在外科手术中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邓小莲.稀释式自身输血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8):219-221.

    [2]张岚.等容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6.

    [3]李洪利,徐东,尚学斌,等.自体输血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14,(6):58-60.

    [4]骆喜宝,屈常伟,刘志贵,等.控制性降压联合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17):2672-2674., 百拇医药(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