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血栓形成
编号:13626078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78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早期实行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9%,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所有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提高效果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急性脑血栓发病率相对比较高,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后非常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且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大部分患者还会产生后遗症[1]。但是根据临床实践的结果可了解到,患者若单纯采取治疗措施是很难达到理想的预后效果,患者需接收系统性、规范化的康复护理才能够提高预后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78例,研究分析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78例。男42例,女36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2.3±6.8)岁。经头颅CT与MRI扫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血栓的判断标准。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并无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均予以常规的抗凝治疗,包括溶栓、活血化瘀、脱水、抗凝以及降压等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护理人员需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的48h内对其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处于恢复初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坐起、抬臂与抬头训练。同时根据患者身体康复情况,可协助患者进行扶物站立,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随时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合理设计锻炼的时间与强度。2)主动康复护理结合被动护理。患者卧床的时候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并鼓励患者通过健肢辅助患肢康复锻炼,避免患肢出现功能衰退,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2]。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时候,应注意定时按摩患者肌肉,避免出现肌肉萎缩。3)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来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原因多出现在认知功能与语言障碍两方面。脑血栓患者语言障碍主要是构音出现困难,即运动性失语。基于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日常联系,做好示范工作,逐字指导患者发音。对于存在感觉性失语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刺激耳朵的方式来刺激患者感觉中枢,促使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恢复感觉。4)针刺干预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来说,针刺是康复护理干预重要的内容。利用针灸特定的穴位,可加快机体清除自由基,恢复脑细胞功能,从而逐渐缩小脑梗死的面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判断患者治疗有效率,并记录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即采用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 =(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 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x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9%,即观察组患者治愈2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治愈14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9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所有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提高效果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脑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患者心脏附壁血栓、脂肪、动脉粥样硬化、空气等栓子伴随血液在脑组织内循环。如果循环代偿出现异常,将会导致脑组织供血欠缺,引发组织坏死以及神经性功能障碍。临床实践可发现,急性脑血栓病情发展急促,发病非常急,病情相对比较严重。但是早期系统的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类患者来说,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患者康复具有促进性的作用[3]。经过本次研究活动便可了解到,急性脑血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可显著提高,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06):56.57.

    [2] 陈月红,蒋建波.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12):87.88.

    [3] 曹玉燕.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7):282., http://www.100md.com(刘卉)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