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612
编号:13625724
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2
     【摘 要】 目的 : 探讨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作用。方法 : 在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抽取71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6),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毒副作用以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 治疗后,观察组IMT、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6%,远低于对照组的13.9%(P<0.05)。结论 : 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并降低IMT,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毒副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血管疾病,是因血栓、碳酸钙、结缔组织和脂肪沉积于血管所致,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病理特征是动脉管壁变硬增厚、丧失弹性、管腔缩小等,主要累及冠脉、主动脉和脑动脉等,可引发管壁出血、管腔堵塞等不良后果[1]。目前,药物治疗仍为动脉粥样硬化首选疗法,而本研究为确定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作用,对71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采取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现将两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71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为医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35例和36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3.7±3.6)岁;体重是49~75kg,平均体重是(65.4±2.9)kg;对照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为46~77岁,平均年龄为(63.7±3.6)岁;体重是49~74kg,平均体重是(65.4±2.8)kg;两组患者在参与此次研究前均于知情情况下签署了同意书,且在年龄、性别和体重等资料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家:AstraZeneca UK limited (英国)(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分装);规格:10mg×7s;生产批号:150828]治疗,每次10mg,每日1次;对照组则口服阿司匹林(生产厂家: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规格:0.5g;生产批号:151020)治疗,即在晚上入睡前服用10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可服用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并需坚持服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MT变化;3)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通过χ2检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两组正态计量资料对比则通过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和血脂水平变化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IMT、TC、TG和LDLC上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轻微的腹痛1例,肌肉痛1例,便秘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6%;对照组恶心2例,呕吐1例,上腹部不适1例,眩晕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3.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患者病死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高脂血症则是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诱因[2]。因此,通过调节患者血脂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获得共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较多,其中阿司匹林应用频度相对较高,然而其在稳定斑块、缩小IMT方面效果一般,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

    瑞舒伐他汀是近年来临床上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药物之一,其降血脂疗效已经获得临床公认。据有关报道可知,瑞舒伐他汀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药理作用较多,主要如下:1)抗炎。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可降低患者血清中超敏反应蛋白、低密度蛋白和胆固醇水平,从而避免脂质沉积于血管内部,进而削弱巨噬细胞内膜吞噬作用,控制炎症因子释放[3]; 同时,该药物还可抑制进水蛋白酶产生,从而避免斑块破裂,进而有效维护动脉斑块稳定性。2)抗氧化、抗血栓。瑞舒伐他汀可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患者血管内膜脂质沉积,从而缓解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并对血小板聚集形成抑制性作用,最终发挥抗血栓作用。同时该药物还可提升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减少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质生成,抑制动脉斑块形成[4]。另外,当前已有临床医学研究证实,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极为相似,然而东亚人群和西方人群有一定差异,东亚人群更适宜采取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的IMT、TC、TG和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瑞舒伐他汀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缩小其IMT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仅8.57%,远低于对照组的13.89%,可见相较于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在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中效果突出,并且能够兼顾患者在药物使用安全性方面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祖凤,王玲.超声在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9):2021.

    [2] 程小群.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03):195,197.

    [3] 姜一平,李宁,李长锋.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J]. 吉林医学,2013,34(18):35783579.

    [4] 桂树华,王挺刚,殷晓菁,等.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5645566., 百拇医药(李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