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72
编号:13621076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2
     [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90例,分为A组(n=45)和B组(n=45)。A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B组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95.5%)与B组(93.3%)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明显低于B组(2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取得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小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腺肌症;疗效;不良反应

    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子宫肌瘤,且患者的不孕率高达40%,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据调查显示: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为此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90例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90例,分为A组(n=45)和B组(72=45)。A组年龄在36~50岁,平均年龄为(43±6.2)岁,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为(3.5±1.9)歲。B组年龄在34~54岁,平均年龄为(44±9.3)岁,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3±1.2)岁。排除标准:1)心、肺等脏器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2)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3)对本组药物过敏的患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5)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10950202;生产企业: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mg)口服,每次1片,每日一次。连续用药3个月。

    B组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具体如下:米非司酮片的剂型同对照组,用量为对照组患者的2倍,即每次2片,每日一次。连续用药3个月。

    1.3 疗效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痛经症状及月经量显著改善。有效:痛经症状及月经量有所改善。无效:痛经症状及月经量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为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n,%表示,组问对比采用γ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A组的总有效率为95.6%,B组的总有效率为93.3%,A组的总有效率与B组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采用了不同剂量治疗后,发现A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B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恶心、3例出现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B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γ2=5.0748,P=0.024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子宫腺肌症好发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经产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痛经加重,检查时会发现子宫增大、质硬,且有明显的压痛,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腺肌症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何提高子宫腺肌症的治愈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上广泛关注的问题。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可与孕酮受体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有效的阻止孕激素发挥作用,对卵巢激素的释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抑制卵泡的发育。据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有效的治疗子宫腺肌症。上述研究数据表明:A、B两组患者采用了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后,发现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说明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百拇医药(姜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