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820
编号:13573196
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0
     【摘 要】 目的 : 观察并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 选取92例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应用CT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为A组,接受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则为B组。统计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 : 经统计,A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4.8%,稍低于B组的91.3%,但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 : 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通过应用CT影响技术以及MRI技术,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由于这两种检查方法各有特点,因而在实际检查过程中,需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结合应用上述两种手段进行检查,以促进临床诊断率的提高。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CT影像技术;诊断价值

    作为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骨关节疾病,股骨头坏死主要是由骨内的血管网受压,骨组织血流减少,使得骨组织缺血而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髋关节及周围疼痛剧烈,关节功能障碍等。具体分析其原因,股骨头坏死的诱发因素包括烧伤、长期酗酒以及血液疾病等,早期多出现在股骨头的负重区域,而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股骨头的结构还会发生改变,引起炎症,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骨外形变形以及骨关节永久性损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此可见,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尽早展开检查与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促进其病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本文作者以本院收治的9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例,就其应用CT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2例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6例。A组中,男女分别有25例与21例;年龄为26~68岁,平均(37.5±4.2)岁;病程平均(9.8±1.4)年。B组中,男女分别有27例与19例;年龄为25~67岁,平均(37.0±4.1)岁;病程平均(10.2±1.7)年。 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均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可以比较。

    1.2 护理方法

    A组患者应用CT影像技术进行诊断,具体操作如下:嘱咐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motion 16的CT扫描仪,将层厚及层距均设置为3mm,然后加层扫描患者的病灶部位。

    B组患者则采用MRI进行诊断,同样嘱咐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I,选取体位圈,对MRI机的相关扫描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将层距设为2mm,层厚设置为3~5mm,接着扫描患者病灶部位冠状位及横断面,选取SE(自旋回波)序列T1W1;F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1;T2短时STIR(反转恢复脂肪抑制),以便展开层扫描。将检测到的数据及图像详细、准确记录下来,并交由经验丰富的骨科专家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展开ARCO分级,共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Ⅰ级:CT、X线以及MRI等的检查结果均显示为异常;Ⅱ级:CT、X线以及MRI等的检查结果均显示为异常,但患者股骨头形态处于正常状态;Ⅲ级:CT与MRI检查结果显示出现异常,X线则检查出患者的股骨头存在轻微塌陷的情况;Ⅳ级:只有X线检查显示患者的股骨头关节的间隙变窄,关节被破坏,髋臼改变,有的患者的股骨头甚至存在严重塌陷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A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4.8%,稍低于B组的91.3%,但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 结论

    在临床骨科中,股骨头坏死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多发于大腿近侧与髋关节,有时还会波及到膝盖。此类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骨内静息痛或持续性疼痛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因此,为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应对其展开科学有效的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本研究将本院收治的9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CT影像技术与MRI技术对其进行检查与诊断,结果显示,CT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稍低于MRI组,且均达到80%以上,但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CT扫描主要是对患者全身进行扫描,观察并辨别其全身组织情况;MRI重点扫描机体软组织,能够将患者不同层面的病变组织代谢水平反映出来。通过采取上述两种仪器来对患者展开扫描检查,可获得他们的相关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CT诊断具有经济、操作简便等优势,而MRI在检测过程中无需使用X射线,患者也不需要服用造影剂,这样可将患者机体受到的辐射及伤害大大降低,有着非常高的安全性[2-3]。总的来说,相比于CT影像学技术,MRI诊断优势要更明显一些,但在临床实际诊断过程中,还应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联合应用这两种诊断方法,以便获得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4-6]。

    综上所述,CT影响技术以及MRI技术为股骨头坏死的两种常用诊断方式,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由于这两种检查方法各有特点,因而在实际检查过程中,需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合理选用上述两种手段进行检查,以促进临床诊断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余忠艳.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影像技术的诊断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2):109.

    [2] 施小白.肝脏含脂质肿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0(06):221-223.

    [3] 李培坤.肝脏罕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12(10):158-160.

    [4] 李世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影像診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0(12):293-295.

    [5] 王知力.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8,21(14):117-119.

    [6] 庄明东.例缺乏脂肪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J].中国医师杂志,2012,22(10):205-207., 百拇医药(李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