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723
编号:13611976
全科医生制度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1日 《健康周刊》 201723
     【摘 要】在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卫生保健体系的核心支柱是全科医生制度,而我国在基本卫生保健体系的建设上投入很大却收效甚微,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全科医生制度。本文通过综合评价英国、德国和美国三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的和全科医生薪酬支付制度后,相应的提出建设全科医生制度的与完善基本卫生保健体系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全科医生制度;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议

    全科医生,又被称为家庭医生,一般作为初级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在家庭或者社区层面为民众提供多样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在我国,这三级医疗服务的功能基本都集中在医院这一个医疗服务供给主体上,这样的安排使得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在医疗服务的效率,医生队伍建设以及费用控制上愈发乏力,因此在新一轮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成为医疗服务体制结构改革的一个难题,而全科医生制度也许可以成为解决该难题的突破口。

    1 英、德、美三国全科医生制度的比较评价

    英国、德国和美国一直是三种不同社会保障类型的代表国家,其全科医生制度虽各有特点,但优势却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完善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英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和培养的主要机构是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 Medical Council,简称GMC)。在GMC制定的全科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下,全科医生教育采用的是“5+2+3”模式(见图1-1)。

    德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是严格按照《德国专科医师培养法》执行的,在德国全科医学隶属于专科医学。德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同样是建立在常规医生教育制度之后,采取的“6+5”模式,美国的家庭医生的培养与认证都是由美国家庭医生学会统一规划的,其教育同样在大学本科教育之后,采用4+4+3的模式(图略)。

    英、德、美三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有以下几点共同特征:(1)都有官方组织的或者官方认证的组织负责全科医生的培养与考核,国家也有相应的配套制度;(2)都有着较长的培养周期;(3)完善并且的全科医学培养,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还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4)全科医生的教育要求从业者在进入全科医生培养之前就具备一定的专业认知与专业素养;(5)重视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以保证医生医疗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及时更新。这使得全科医生称为初級医疗服务体制的中坚力量,成为区域的健康管理中心,一方面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一方面也易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1.2 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下的诊疗流程

    一般人们在患病后先到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级诊疗制度体系内寻求全科医生的门诊治疗,再由在全科医生来决定是否转诊至专科医生,若转诊至专科医生,在经过专科医生的诊疗后,其检查结果会回馈至全科医生,为这个病人形成个人的终身病例,在不需要在医院继续治疗后,病人可以顺利转诊回全科医生,进行后续的治疗或康复。这一诊疗流程即避免了了病人过多的集中在医院,使得医疗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同时也促使病人能够从全科医生那里得到更为完善与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1.3 自雇为主,自由执业

    全科医生的雇佣关系以自雇为主,通过与政府或者保险机构签订合同的方式形成与居民的服务关系,政府或者保险机构则通过不同的支付方式向全科医生支付薪酬。这样使得全科医生制度自然的引入了市场化机制当中,使全科医生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而在执业制度上,全科医生可以自由选择执业地点,也包括多点执业,但是除了美国这种实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大部分国家的全科医生的执业自由是有相应的政策框架的。

    2 对我国初级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多年,其中也有全科医生行医,但是还是难以改变人们去医院寻求门诊服务的选择,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社区一级的医生很大程度上“来历不明”,民众对其难以产生足够的信任,也就导致了恶心循环。因此,完善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是全科医生制度建立的重要基础之一。

    2.2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通过全科医生制度使的门诊服务平稳的下放到社区,形成社区首诊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

    2.3 建立合理的全科医生薪酬支付制度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政府应当以第三方身份向全科医生购买医疗服务,形成一套通过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市场化机制。此外,还要将全科医生对于社区健康的管理效果纳入薪酬体系,形成混合支付的薪酬支付制度,夯实初级医疗服务体系,促使全科医生真正成为我国“健康守门人”。

    综上所述,在公立医疗保险机构与全科医生制度有效衔接,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与私人保险公司的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医疗资源的公平性效应,以适当的市场机制保证医疗服务的效率,这也许可以成为我国医改的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韩洪迅,解读欧美全科医生[J].中国医药指南,2011(7).

    [2]孙宁霞,赵凯.英国全科医疗与初级保健制度初探[J].中华全科医学,2011,12(8).

    [3]王岚,杜亚平.中英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比较和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3).

    [4]王芳,卢祖海,英国卫生服务提供模式及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特征[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12,22(4).

    [5]张立威,王家骥.英国全科医疗按质计酬体系简介[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1).

    [6]戴莎白,黄晓光.德国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就业情况[J].中国全科医学,2013,10(16).

    [7]马晓静,全科医生执业及服务方式的国际经验与启[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12(12)., http://www.100md.com(范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