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13608978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27日 《健康周刊》 201734
     【摘 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常规内科护理和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7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内科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则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93.62%,且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5.1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效果,还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护理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常规内科护理;脑梗死;效果对比

    对于脑梗死来说,其又被称之为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1]。起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脑组织中的血流受阻,引起缺氧或供血不足,导致患者脑部神经功能的损伤。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负担。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新型护理方式被应用到该病症的临床护理中,每种护理方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康复护理就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其具有较强的特征,即整体观念以及辩证施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比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常规内科护理和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7例。其中,常规组男性33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在39-68岁之间;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分布在43-71岁之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情况(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内科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控制患者饮食,每日以清淡、低盐、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让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床铺整洁干净;控制患者颅内压,加强患者血液循环等,如患者处在急性发病期,应该尽量让患者平卧,及时对其翻身拍背等。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亲切、热情的面对每位患者,将相关医疗知识讲给患者,让其对疾病恢复充满信心,使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其次,中药护理。运用甘油栓和番泻叶等中药清润患者肠道,确保患者能够定时排便,保证肠道的通畅[2]。再次,穴位按摩。对患者上肢取少海、合谷曲池、内关等穴位,对患者下肢取照海、涌泉、膝眼、承山等穴位实施按摩,同时配有功能性康复训练,对患者上下肢实施屈伸、外展、内外旋等动作。最后,康复护理。当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之后,医护人员除了要让患者进行简单的屈伸,还要引导患者进行坐、站、走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1.3判定标准

    经护理,当患者功能损伤情况降低49%以上,则判定为显效;当患者功能损伤情况降低在8%-49%之间,则判定为有效;当患者功能损伤降低18%以内,则判定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运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测试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包括饮食、洗澡、穿衣、如厕等十方面内容,每方面有四个等级,100分为满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93.62%,且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5.1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如下表1:

    2.2兩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如下表2:

    3 讨论

    在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且使患者的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倘若脑梗死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有极高的致残以及致死风险[3]。在常见的损害中,主要包括残疾、偏瘫和其他神经功能的损伤等。在临床治疗中,通常将常规内科护理思想作为基本,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护理以及心理疏导。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常规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一般。然而,研究表明,将中医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却有着明显的效果。该护理方式即是在原有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的手法以及药物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效果,还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本此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93.62%,且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5.1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效果,还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护理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萍,汪芳.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 1723-1724.

    [2]张瑾.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7):115-116.

    [3]袁红.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康复效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6(20):261-262., 百拇医药(吴晓静)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