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编号:13603184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围手术期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2日 《健康周刊》 20183
     【摘 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及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8.15%>88.89%)、护理满意度(92.59%>79.63%)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1.85%<7.41%)、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39.61±2.78)分<(48.66±3.51)分]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40.73±3.05)分<(49.73±3.82)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期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患者的快速、良好恢复有着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围手术期护理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脑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较为缓慢,相关并发症会长期、持续的困扰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为血管内介入诊疗提供重要的支持[1]。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血管内介入诊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对于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血管内介入诊疗的过程中,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干预(54例)和常规护理干预(54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0/24,最高龄80岁,最低龄43岁,平均年龄(57.1±4.2)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2/22,最高龄81岁,最低龄41岁,平均年龄(56.7±4.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护理:在术前准备阶段,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积极问询患者的感受和想法,倾听其感到烦恼的问题,为其排忧解惑。该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具体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着重说明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的优势,并以成功治疗病案作为范例,鼓舞和激励患者,提高患者对于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信任程度。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患者的日常生活,根据其实际需求,给予其实质性的帮助,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与配合,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告知其手术成功,再向其说明术后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并讲解各类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症状表现、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介绍有效的防治方法,使其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②体位和功能训练:术前进行体位和功能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提前适应手术体位,便于更好的配合治疗工作,同时为术后康复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此同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训练(饮食、翻身、排便等)。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③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需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围术期并发症进行全面掌握,了解各类并发症的症状表现、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加以防控,做到防患于未然。患者经治疗后,需要密切监测其体征,观察有无穿刺点出血、渗血的情况,警惕异常征象,体温、皮肤色泽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的异常改变,均可能存在着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需要及时予以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2.2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住院时间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组织脑血供不足、微循环灌注障碍所致,与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有关,一般采用血管内介入诊疗方法,了解疾病的具体病因及影响因素,经手术治疗后,解除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但仍会受到相关并发症的困扰[2]。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配合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围绕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术前指导,说明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针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症予以处理。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情绪状态的调节,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警惕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体位和功能训练,为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支持和帮助[3]。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过程中,实施综合、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对于术后恢复的困扰。

    參考文献

    [1]曾晓明,胡芳芳,胡静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191-192.

    [2]张艳娣,谢玉,朱俐俐,莫翠芳.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93-3294.

    [3]谷亚伟,张利霞.缺血性脑血管病DSA下血管内诊疗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63-64.

    作者简介:刘伟兰 女 汉族 职称:护师 学历:在读本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15号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 单位: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北京市,100049,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