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87
编号:13598647
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9日 《健康周刊》 20187
     【摘 要】目的:分析接种狂犬疫苗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对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山东省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4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0例患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7%。主要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皮疹、头晕头痛、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关节疼痛等。5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护理后均全部完成了接种,抗体显示阳性。结论:患者在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通过有效地防护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狂犬疫苗;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预防狂犬病,接种狂犬疫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个体差异且体制不同,再加之对于人体来讲,狂犬疫苗属于外来物,因此在接种者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从而影响疫苗药效的发挥[1]。因此,对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非常有必要。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山东省东营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门诊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43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有50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72岁;疫苗注射点局部红肿疼痛27例,皮疹6例,关节疼痛4例,腹股沟淋巴结增大2例,头昏头痛11例。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432例犬伤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全部按照我國疾控中心对狂犬病预防和处理的相关办法进行治疗和干预。接种狂犬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主要流程是:当天分别在犬伤患者的左右上臂三角肌处注射一剂狂犬疫苗,第7天和第21天再分别注射一剂狂犬疫苗。注射完成后从第一次接种狂犬疫苗之日算起,45天后需要对患者的抗体以及相关情况进行检测。

    1.2.2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根据《计划免疫与冷链》的相关标准将接种狂犬疫苗不良反应分为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两类。接种疫苗一周左右发生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疫苗接种点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皮疹、瘙痒等;而全身不良反应则发生在接种疫苗后的5-6小时内,至多不超过24小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低热等。对于强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为:疫苗注射点周围局部出现红肿硬块,且直径超过5cm,同时患者并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病症,且患者体温持续高于38.6℃,部分患者还具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1.3 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在对犬伤患者进行狂犬疫苗注射时,要缓慢推进,密切留意患者的反应。有些患者在第一次注射时会产生晕针情况,注射人员要告知患者不要惊慌,并详细向患者讲解接种狂犬疫苗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并告知患者一旦发现自身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就医。若患者在注射狂犬疫苗后发生诸如头昏、头痛、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时,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体温在38.5℃以下的患者可以采取冰敷等物理降温的方式;如果患者体温持续高于38.5℃,患者应当谨遵医嘱,多喝水;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家长要密切关切其情况,定时进行体温检测,及时更换湿衣服。如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红肿、疼痛、瘙痒的部位范围大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医学治疗。此外,患者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要尽量选择幅度小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辛辣、油腻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不可饮用能够引起中枢神经兴奋的饮料。对于出现皮疹的患者可以根据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避免用手抓引发继发性感染。对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增大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医生的诊疗判断到底是属于急性感染、慢性感染还是反应性增生,确诊后再进行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不同针次后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

    在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有32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第二次注射狂犬疫苗后,有13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第三次注射狂犬疫苗后,有5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可见,通过护理干预和有效的预防措施,随着针次的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逐步下降。

    2.2 护理效果分析

    432 例患者均完成了狂犬疫苗接种工作,在完成接种后45天后,382例无不良反应的患者检测血清抗体均呈现阳性;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经过有效地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其血清抗体检测也呈阳性。可见,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并没有影响疫苗的免疫作用。

    3 讨论

    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且潜伏期较长,一旦病发很难能够治愈,死亡率接近100%,而接种狂犬疫苗是唯一有效地方式。但是对于犬伤患者身体机体而言,狂犬疫苗始终是属于外来物,在发挥免疫功效时人体会进行抵御,进而产生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疫苗接种效果,降低了对狂犬病预防的功效,甚至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因此,就需要对患者接种疫苗后的情况进行观察,采取有效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3.1 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当犬伤患者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轻微不良反应,通过退热、抗菌消炎就能够有效控制不良反应,没有必要立即中断疫苗的注射。对于局部发生皮疹、红肿、疼痛、瘙痒可以采取热敷的方式,对于过敏者可以采取服用抗组胺药进行治疗。由于皮质类固醇以及免疫抑制剂有可能会对狂犬疫苗的免疫功效进行干扰,从而加剧狂犬病发的风险,因此,在接种期间切记不能服用上述药物。如果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止疫苗注射,将患者平躺,立马就地进行抢救,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跳、血压、呼吸等情况。成人立即经皮下注射0.5-1mg的肾上腺素,儿童酌情删减。如果患者情况没有改善,每30分钟经患者皮下注射0.5mg的肾上腺素,直至患者病情缓解,脱离生命危险。同时,经静脉滴注5%-10%250ml葡萄糖混合200-300mg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时,可以采取气管切开手术,如若出现呼吸停止,心脏骤停要立马实施心肺复苏,并在心室腔内注射1mg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

    3.2 防控措施

    在注射狂犬疫苗前首先要询问患者过往有无狂犬疫苗或是其他生物免疫的过敏情况,并进行皮试。如果患者皮试结果阳性可以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疫苗注射,以此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方法是:抽取未经稀释的0.1ml狂犬疫苗注射液,在患者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观察20min,看注射点周围皮丘是否有增大、周围伴有红晕的现象,如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那么就可以将1支正常剂量0.5ml的狂犬疫苗分为二次进行注射,第一次0.2ml,第二次0.3ml,两次间隔15min,第二针和第三针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若前三针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最后一针就可以进行一次性注射。

    总之,在犬伤患者接种狂犬疫苗期间,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有不良情况发生要立即进行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当然,通过有效地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疫苗免疫功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郭丽纯,李惠琴,刘年伟.狂犬疫苗四针免疫法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256-258.

    [2]伯妍遐.接种狂犬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护理分析[J].保健文汇,2016,24(2):509-509.

    [3]李岩异,戴碧璇,谭丽霞,等.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J].生物产业技术,2017(1):100-104., 百拇医药(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