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814
编号:13592220
产学研模式下创新型检验人才培养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9日 《健康周刊》 201814
     【摘 要】医学检验专业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医学类院校不仅要能培养熟练操作的技术型人才,更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才能推动医学检验的持续发展。传统的以医院临床检验岗位为主的“单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越来越不能适应行业需求。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人才;产学研模式;检验

    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综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创新的事业必须由创新人才进行,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职业化教育已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化教育也应承担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加快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度。
, http://www.100md.com
    1 检验医学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医学检验专业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融合了医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和生物学等非医学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对该学科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1]。这预示着医学检验在临床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对检验专业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医學类院校不仅仅要能培养出熟练操作的技术型人才,更要培养出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才能推动医学检验的持续发展。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检验学科的发展,“大检验”这一发展模式已经到来[2],无论是上游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还是中游的实验室诊断都对传统的以医院临床检验岗位为主的“单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挑战,所培养的学生越来越不能适应行业需求,这要求改革传统的“单岗位”人才培养模式。

    2 创新型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1传统的创新人才培养

, 百拇医药     在对检验人才的培养上,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广东医学院[3]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利用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系统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科研实验动手能力最后撰写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科研能力。

    2.2新型创新人才培养

    黄琼坚[4]提到在转化医学模式下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继续教育、科研能力、信息化和检验医师等方面加强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好地迎接检验医学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合肥职业技术学院[5]医学检验专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将企业岗位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企业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行业企业评价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具有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鲜明办学特色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四融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3 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 百拇医药
    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

    检验行业正处于日星月异的发展中,相关检验企业发展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检验相关企业又以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最具代表性,金域检验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包括三个平台:教育培训平台、交流服务平台、协同研发平台。金域检验通过这三个平台为学校提供实验平台和大量案例,为科研院所共同合作并提供大量样本,而学校的人才资源、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又能反哺企业,解决企业发展的需求,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6]。

    4 三年制检验创新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

    4.1坚持教学和科研的共同提升

    我校医学检验教师团队坚持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互成长。以科研的提升促进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注重科研的提升,增加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建立科研小组,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以赛促学。同时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寒暑假期间教师进入医疗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进修。
, 百拇医药
    4.2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医学检验中心,现有检验仪器设备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自动血凝仪、时间分析仪、质谱仪、蛋白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PCR仪、半自动细菌鉴定仪等。同时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可承担学生实训及部分学生实习任务。近年,学校在专业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专业实验、实训开设率较高,教学实施效果较好。

    4.3 注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完善课程设置

    建立“分类设项、检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的检验任务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境构建核心课程,完成检验技术核心工作能力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渐进-循环式”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符合职业岗位工作需要,初步达到医学检验士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冯文莉, 涂植光, 康格非,等. 对目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1):5-6.

    [2]丛玉隆. 回顾30年学科变化展望检验医学发展趋势[J].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14):1044-1048.

    [3]吕世静.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5(3):17-19.

    [4]黄琼坚. 转化医学模式下探讨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J]. 转化医学杂志, 2014(4):249-251.

    [5]胥振国, 蔡玉华, 蒋斌,等.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宜春学院学报, 2015, 37(12):117-119.

    [6]林娥, 梁耀铭, 张雅兰,等.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践探讨——以金域检验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7):141-142., 百拇医药(许春 叶秋英 章雅琼 丁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