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815
编号:13590139
101例医疗器械形成异物遗留患者体内的不良事件(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6日 《健康周刊》 201815
     案例一:一次性使用标本取物器从患者体内移出时,发现不锈钢金属薄层已经脱落。经调查,原因是不锈钢材质的纯度不达标。有关企业加强进货检验,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案例二:负压引流球使用7 d 后断裂在患者体内,深度为距离皮肤约3 cm。经调查,该产品表面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过机械工具割损。生产企业进一步严控生产流程,明确工具的放置不与管身接触。

    案例三:一次性针灸针使用时针尖断裂,残留于患者体内。经调查,发现原材料供应商采用对焊后继续拉丝工艺,易留孔造成断针。该企业要求供应商取消对焊工艺,并在出厂检验中采取增加弯曲度测试项目。

    3.2.2案例启示

    纳入本研究的病例报告中,90% 的上报人将事件发生原因归咎于产品因素,上述3起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值得深思,生产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在此对有关生产企业提出如下建议:生产企业应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范,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从材料选择上,要有合格的纯度、适当的强度和抗疲劳、抗磨损、耐腐蚀的能力,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弹性模量要与人体接近;从设计上,应简化植入类医疗器械操作过程,丝线型或软管型的器械,应能避免在体内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死角结构,严控焊接部位的工艺和参数,确保焊点的稳固,尽可能提高产品标准;从工序上,加工过程要遵从机械力学原理,注意材料切割方向,提高表面加工质量、光度角,减少加工装配残余应力。同时,要不断完善产品说明书、标签、警示语等,加强操作人员培训,特别是规格型号的选择和操作注意事项。还需按照有关法规,制定完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收集和事件处理制度,及时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改进产品。

    参考文献

    [1]卞蓉蓉,李尧,赵敏,马丹华,宋杏芳,杨婷婷. 101例医疗器械形成异物遗留患者体内的不良事件[J]. 醫疗装备,2018,31(17):49-51.

    [2]孙振洁,管蓓蕾,姚美芳,徐芬.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06):1426-1428.

    [3]李艳梅,张红梅,孙红.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案例分析与风险管理[J]. 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2):137-138+147.

    [4]张宇,巩玉秀. 外来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J]. 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4):410-411., 百拇医药(段忠恒)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