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周刊》 > 201820
编号:13584015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21日 《健康周刊》 201820
     前言: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腦组织局限性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串高、致残率高和再发率高的特点,CI占脑血管病的75%.随着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大约50%的脑梗死病人缺乏业已确认的危险因素除了己知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外,感染因素作为其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受国内外学 者关注”。

    1 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肺炎支原体由Chanock等(1962年)首先从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培养出的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大小为0.2-0.3微米,最小的颗粒仅为0.08微米,由于没有细胞壁,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呈现高度的多形态性,如球形、球形、棒状、分枝形和丝状等。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自行繁殖的最小原核生物,它无细胞壁、不易染色,MP侵入呼吸道后其膜上的PI蛋白质抗原粘附于呼吸道的纤毛粘膜上,然后进入细胞之间导致细胞坏死。MP的感染是成人和学龄期儿童呼吸道感染及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