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食疗与健康》 > 20198
编号:13555836
抗菌药物PK/PD参数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5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8
     [摘要]抗菌药物属于临床常用药物。在坑感染方面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但随着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在临床上愈发严重。现已成为全世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抗菌药物PKP参数在降低抗菌药物耐药风险、强化疗效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本文先从抗菌药物PK/PD参数、抗菌药物绐药方式及其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方面入手。阐述抗菌药物PK/PD参数优化抗菌药物绐药方案。

    [关键词]抗菌药物;PK/PD参数;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2096-5249(2019)14-107-01

    抗菌药物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是改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降低耐药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体外PD监测指标多包括MIC、MBC及PAE等,现己广泛应用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评估中,进而提高抗菌药物种类及剂量应用的合理性。但PD指标多仅能反映抗菌药物体外试验中固定浓度下抗菌药物发挥的效用程度,因此需同PK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其应用的合理化。本文先从抗菌药物PK/PD参数、抗菌药物给药方式及其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方面入手,将抗菌药物PK/PD参数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浅述如下。

    1抗菌药物PK/PD参数

    PK/PD参数主要与3个参数有关,其一为AUC0-24/MIC,其中前者为药时曲线下面积,其二为T>MIC,主要是指2次给药间隔时间内体内药物有效成分浓度高、同MIC浓度占间隔时间之间的比值,其三为药物有效浓度峰值及MIC之间的比值。而根据抗菌药物药效作用特征,可将抗菌药物分成两大类,即浓度和时间依赖型。前者主要是指药物杀菌或抑菌效果与药物浓度有关,即浓度越高,药物杀菌效果越好,PAE时间较长,常用药物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现普遍支持当游离药物浓度峰值在MIC值8-10倍范圍内时,杀菌效果最好。后者主要与体内药物有效浓度超过MIC时消耗的时间有关,多认为当血药浓度上升至MIC值4-5倍时,杀菌效果最大化,即使血药浓度仍不断上升,但杀菌效率波动不大,而且此类药物多无PAE,常用药物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等。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多以游离形式在体内存在及发挥效用,而且其靶值与血药浓度有关,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例,其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PK/PD靶值多在60-70%范围内,重症患者靶值多为100.00%。

    2抗屆药物给药方式

    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静脉滴注或推注、肌肉注射等;比如大环内酯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药物,此类药物需保持如何保持最佳血药浓度,这与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有关,但其体内代谢时间长短不一,而且肌肉、肠道对药物吸收能力也有所不同,这些都表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不仅应依靠单独某一项指标进行判断。而浓度依赖型药物多首次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药物合理性的要求,使得此类药物在应用时,需考虑血药浓度及最小起效血药浓度,即应用后需单日应用总剂量,单次应用后血药浓度均需得到保证,从而保证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以红霉素、青霉素类药物为例,由于半衰期时间较短,单次用药后抗菌效果有限,故为保证最佳治疗效果,多缩短2次用药间隔时间。多烯类抗菌药物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高低密切相关,比如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为例,口服剂型,每日仅需给药1次。

    3优化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需经系统分析,判断其在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方面的类型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3.1氨基糖苷类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作用主要依赖血药浓度,而且此类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应用效果有限,这与PAE数值不高有关,但对革兰阳性杆菌作用良好,故在实际应用中,细菌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初次接触后,多能直接发生接触效应,出现耐药适应性,即在最初杀菌效果后,其杀菌效用逐渐降低。由于Cmax与MIC比值与此类药物杀菌作用关系密切,因此当比值不足8时,其耐药风险较高,但若比值超过10,则杀菌效果较好。

    3.2β-内酰胺类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此类药物多依靠时间累积,达到最佳血药浓度后,即使浓度继续增加,其抗菌作用变化也不大,此类药物与Cax/MIC间关联不大,但AUC0-24/MIC,不仅血药浓度不同,药物PAE也有所差别,目前多建议此类药物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可有效降低药物实际用量,临床效果较好,而T>MIC时,多需根据其用药剂量、体内代谢、参数结构及用药目标进行综合评估。

    3.3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药物与药物有效浓度,达到血药浓度峰值所需消耗的时间,以及相应PAE有关。因此需综合判断,统筹分析。以罗红霉素为例,将血药浓度提升至5-10倍MIC时,能够获得良好的抗菌作用。

    3.4其他类

    其他类药物主要包括糖肽类及抗真菌类,前者以万古霉素为例,需将其血药浓度提高至MIC值的4-5倍;后者以氟康唑,单次应用量一般为200mg。

    4小结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率较高,多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近几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逐渐严重,导致耐药风险随之提高,这向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挑战;在治疗期间多使用抗菌药物防控感染,由于各临床机构执行力、患者依从度高低不等等方面影响,使得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化、规范化方案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治疗期间抗感染效果不佳,很容易提高医源性感染风险、耐药菌株出现几率,或引发不良反应,故促进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通过PK/PD参数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病原菌、抗菌药物特性等进行综合判断,能够得出包括最佳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在内的良好给药方案。, http://www.100md.com(巫露娜 杨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