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食疗与健康》 > 202012
编号:13836557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5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2
     【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种类以及导致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积极防范诱因,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方法:从本院精神科选择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180例,发生时间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结果:精神科的不良事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暴力事件,发生率为44.44%(80/180),一方面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56%(100/180)。导致不良事件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管理等。结论:由于精神科患者精神状态异常,因此对常见事物的认知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控能力,其护理工作面临较多的风险。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要更加谨慎、专业、细心,从护理技能、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管理,以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暴力事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疗养环境,促使患者康复。

    【关键词】精神科;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2

    精神类疾病的分支有很多,比如抑郁症、躁狂症、分裂症、恐惧症或者情感障碍等,症状表现主要有幻听、消极、自言自语或者嗜睡、行为怪异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攻击他人或者自杀等情况。由于精神科患者情绪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且不稳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与患者沟通的难度大,护理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与风险,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工作压力较大。不良事件的出现会严重妨碍治疗效果,尤其是暴力事件不仅威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更容易加重患者不良情绪。正确的认知不安全因素和积极采取合理的管理对策是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本院精神科选择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180例,发生时间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男83例,女97例,年龄25~70岁,平均(39.7±2.3)岁,病程2~6年,平均(2.4~0.5)年,包括抑郁症患者56例,情感障碍患者41例,躁狂症患者36例,分裂症患者47例。

    1.2方法 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1.3指标观察 精神科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暴力行为:是指患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在无正常意识的情况下对他人进行谩骂或者攻击、残害自身或者对物品进行迫害等行为,实施对象包括患者自身、医院公共设施、护理人员、他人及其财物等,破坏程度比较轻微的为轻度暴力,严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为重度暴力。②护理不良事件:一是安全方面,比如患者出现自残或者自杀等行为;患者吞噬异物危及生命;摔倒或者触碰危险物品等。二是药物使用,比如使用方法不正确,药量不合理,药物过期或者被污染等[1]。三是护理人员,比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烦躁、轻视、强硬等;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差;护理人员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和患者或者同事间出现纠纷等。四是设备管理,比如护理仪器损坏后没有及时发现和维修,护理设备丢失等。

    1.4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分类,严格审核,确保无误,并用SPSS20.0分析,发生率用(%)表示。

    2 结果

    从精神科选择的180例不良事件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方面、药物使用、护理人员方面、设备管理等具体如下。详见表1。

    3 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 ①患者方面:精神科患者有的情绪波动大,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有的缺乏正常的生活能力,对行为及事物没有正常认知,如果护理人员不严格监护,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残行为,或者误食药物、危险物品等。还有的患者在情绪不稳定时,需要通过暴力宣泄,容易出现攻击他人的情况,且没有对错、善恶的判断,无法自行停止。②护理人员:精神科护理工作比较特殊,首先面对的患者常常无法正常交流,且依从性较差,其次患者需要护理的时间不确定,意外情况较多。因此,精神科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心理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调节能力。精神科护理工作繁重,且突发状况多,可预见性低,护理人员面对的工作强度及精神压力较大,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关爱患者,体谅患者,尊重患者[2]。在这种状态下,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易受到影响,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导致护理差错,影响护理质量。③规章制度:一方面是制度体系不完整,使工作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当问题重复出现就会增加患者的不满情绪,导致暴力行为。一方面是制度细节不成熟,比如护理流程不科学、交接制度不严谨等,无法对护理人员工作形成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多数工作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仅凭经验,失误率高,导致不良事件增多。

    3.2安全管理对策 ①对患者加强监护:这里的监护说的是监管和爱护两个方面,首先要密切的关注患者行为、精神状态、身体情况等,充分了解其治疗进度和效果,一旦患者发生自残、误食、摔倒等情况,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其次是护理精神科患者要本着人性化的理念,不能轻视、厌恶,在与他们交流时,要和蔼可亲,持以尊重的态度,并满足他们合理化的需求。同时,加强和患者交流,实施心理辅导,让患者放下戒备,赢得患者信任,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和患病原因,稳定其情绪。②提高护理水平:精神科护理人数及个人工作量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分配,可以适当增加人数,减少个人工作量,给予护理人员自我调节及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同时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培训,并设立人才选拔制度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为其职业规划明确方向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养,减少护理差错[3]。③完善规章制度:首先要有清晰、流畅、全面的护理流程,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其次要有合理的奖惩制度及审核方案,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审核,督促护理人员按照要求及标准完成工作,减少错误的反复出现。④严格管理物品及环境:精神科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为降低对其情绪的刺激,医院需要出台严格的环境管理标准,增强环境的舒适感。其次,要对病房进行严格检查,避免病房内有尖锐的物品,或者危险性物品等,物品的领用、归还等要详细记录。

    综上所述,精神科患者的情绪和认知都不同于常人,与其沟通要采取恰当的技巧,以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外界刺激;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等,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增强其责任心,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态度和热情;医院方面需要健全管理制度及体系,为护理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为患者创建优良的诊疗环境;多管齐下,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娜.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 饮食保健, 2017, 4(3): 215-216.

    [2] 樊玉慧. 精神科護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13): 149+152.

    [3] 胡畔. 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5): 251-252.

    作者简介:黄文伊(1984.07-),女,汉族,河北阜城人,本科学历,护师,E-mail:102135114@qq.com,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