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昆明医学院学报》 > 20202
编号:13488881
脑白质疏松症形成机制探讨及对卒中的影响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2
     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卒中入院时的神经功能,标准内科药物治疗90天后采用电话回访或门诊方式再次进行mRS评分。非LA组卒中患者入院时mRS评分2.40±0.62,90天后mRS评分1.06±0.44,前后比较差异显著(t=7.93,P<0.05);LA组卒中患者入院时mRS评分2.70±0.86,90天后mRS评分1.93±0.94,前后比较差异显著(t=2.11,P=0.038<0.05)。虽然2组治疗后都有显著神经功能改善,但组间比较非LA组比LA组功能改善更明显(t=5.001,P=0.000<0.05)。见图2。

    3 讨论

    脑白质疏松症(LA)是影像学上的纯描述性词汇,对白质高信号区域的病理结果显示髓鞘苍白、髓鞘和相关轴突的损失致组织稀薄、轻度胶质增生[5]。LA的形成机制一直存在是由慢性缺血性损害所致还是血脑屏障破坏所致的争论。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小血管内皮受损出现透明样变和纤维化,导致管壁增厚、血流量减少、供血组织出现慢性缺血;慢性缺血引起组织损伤是发展成脑白质病变的致病机制[6]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