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报》 > 2015.07.22
编号:107978
为“错时执法”点个赞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22日 中国医药报 2015.07.22
     □ 张小勇

    6月15日,《中国医药报》介绍了山东沂源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季节变化和市场监管需要,采用“错时执法检查”的方法,定期错开正常八小时工作时间,对食品药品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创新了工作思路和机制,走出了一条高效务实的新路子,值得称赞和推广。

    首先,这一做法符合基层市场监管实际需要。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区和镇办已经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的主战场。各地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迫使不法商贩纷纷向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的偏远基层地区转移,不法分子甚至瞅准双休日、节假日等常规执法检查的空当期,和监管部门玩起了“游击”战术,制假售假活动由地上转入地下,形式由明变暗,花样也不断翻新,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强,潜在危害更大,监管形势不容乐观。依然按照“朝九晚五”或“八小时”之内例行执法检查,已经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极易产生监管漏洞,亟须补救和改进。沂源县局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学习。

    其次,这一做法和部分产品、业态生产经营活动步调基本一致,有利于监管效能的提升。特别是生猪定点屠宰、肉品加工、果蔬批发和餐饮早、夜市摊点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大多发生在凌晨、傍晚和午夜时分,只有通过“错时执法检查”,才能查看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真实情况,取得备料投料、生产加工、检验检疫、贮藏转运、批发销售和添加剂使用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发现问题,固定证据,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因此,“错时执法检查制度”值得在基层借鉴和推广。

    当然,监管部门还应虚心向新闻媒体学习,确保“错时”监督常态化。无论是“福喜肉”事件,还是河北生猪检疫事件等,违法犯罪细节和证据始终优先被新闻媒体掌握和报道,进而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和跟进查处,部门节奏慢了半拍,处境较为尴尬。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新闻媒体采用了“错时”监督、全程跟进、乔装取证等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工作技巧和方法,顺应了市场监督的普遍规律,取得突破势在必然,值得借鉴。同时,也暴露出监管部门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工作作风,应给予反思。

    近年来,在制度创新方面,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了大量的尝试,如“吹哨人”制度、“黑(红)名单”制度、“举报奖励”制度等,在提升监管效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食品药品监管市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打破固化思维的藩篱,虚心向社会各界广泛学习,扬长避短,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顺应形势需要,积极灵活地应对机构改革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唯此,才能真正肩负起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