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传染病
编号:40808
传染病知识你了解多少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10日 医药卫生报 2022.12.10
     □卢喜玲 高乔乔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流感)和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传染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传染病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是否致病,主要取决于机体免疫功能与病原体致病力的对抗结果,若前者弱于后者,就可能会发生传染。

    机体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机制。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但针对性不强。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因子等。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指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1.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强度增加。2.特异性免疫不具有遗传性,主要通过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而获得。3.特异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病原体致病力

    侵袭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毒力:产生内毒素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

    数量:病原体入侵数量常与病原体致病力成正比。

    变异性:病原体可因环境、药物或遗传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异。若病原体发生抗原变异,可逃逸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或使疾病慢性化。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部分传染病可以同时存在2种以上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微米)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传播,如肺结核等传染病。

    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到易感者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部位,导致疾病传播,如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等。

    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与人体某一部位、媒介物接触而导致疾病传播。

    根据接触方式分类:

    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源与易感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直接接触所造成的疾病传播,如性传播疾病、狂犬病等。

    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污染环境等导致疾病传播,如血吸虫病、钩虫病等。

    根据接触途径分类:

    消化道传播:指病原体污染水源、食物、餐具后,通过易感者进食而导致疾病传播。

    虫媒传播:指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通过叮咬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导致疾病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液制品、性交等形式传播。

    母婴传播:产前或分娩过程中孕妇将病原体传给后代。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