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41525
谨防胆囊良性疾病恶变
http://www.100md.com 2023年2月9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2.09
     □何俊闯

    胆囊癌发病率在我国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六位,患者5年内总生存率仅为5%。胆囊癌疗效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对其主要高危因素的认识。那么,胆囊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患了胆囊良性疾病,是应该密切观察还是积极手术?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患了胆囊疾病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防止胆囊良性疾病恶变。

    1.胆囊结石

    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小于1厘米者的10倍。

    2.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慢性胆囊炎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及呈淡蓝色的“瓷性胆囊”,约25%的“瓷性胆囊”与胆囊癌高度相关。
, http://www.100md.com
    3.胆囊息肉

    近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大多数为假性息肉,无癌变可能,具体包括:由载脂泡沫状巨噬细胞构成的胆固醇性息肉,约占60%;胆囊腺肌症;由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构成的增生黏膜或炎性息肉,约占10%。

    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息肉直径大于等于10毫米(约25%发生恶变);息肉直径小于10毫米,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大于3毫米/6个月);年龄大于50岁的胆囊息肉患者,恶变倾向增高,需动态观察。

    4.胰胆管汇合异常

    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入胆总管,胰液逆流入胆囊,引起黏膜恶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状癌。其中,约有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汇合异常。

    5.遗传因素
, 百拇医药
    遗传因素是胆囊癌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基因遗传占胆囊结石总发病风险的5%~25%,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增加。

    6.胆道感染

    慢性细菌性胆管炎明显增加了胆管黏膜上皮组织恶变的风险。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氏菌(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幽门螺杆菌,沙门氏菌携带者胆囊癌患病率可增加12倍;幽门螺杆菌携带者胆囊癌患病率可增加6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诱导胆汁酸降解有关。

    7.肥胖症和糖尿病

    肥胖症患者会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BMI(身体质量指数)每增加5千克/平方米,女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1.59倍,男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1.09倍。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也可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如糖尿病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胆结石可协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 百拇医药
    8.年龄和性别因素

    胆囊癌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每10万人中,20岁~49岁发病率为0.16%;50岁~64岁发病率为1.47%;65岁~74岁发病率为4.91%;75岁以上发病率为8.69%。此外,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倍~6倍。

    那么,如果出现以上高危因素应该怎么办呢?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出现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且胆囊标本要进行病理学检查:直径大于3厘米的胆囊结石;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及“瓷性胆囊”;胆囊息肉直径大于等于10毫米;胆囊息肉直径小于10毫米且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迅速增大者(6个月内增长速度大于3毫米);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此外,有下列情况时,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息肉;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女性;肥胖症;有胆结石或胆囊癌家族史。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