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卫生报》 > 2023.02.18
编号:41699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23年2月18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2.18
     □孙晓柯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其实是指药品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用药过程中必须要正视的问题,也是必须要积极干预的问题。药物不良反应虽然比较常见,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良反应一定会影响治疗和患者安全,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众多药物的不良反应中,由于抗结核药物一般需要长期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更突出一些。在临床中,常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常见的二线抗结核药物有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对氨基水杨酸等。

    临床上,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其中,药物性皮疹为过敏反应的主要类型;药物性肝损伤则为毒性反应的最常见类型。虽然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会对治疗和患者的安全造成影响,但是严重的结核病患者、老年患者以及营养不良者、酗酒者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后继续服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一定要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明确是哪一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明确是过敏反应还是毒性反应等。这样不仅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把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疾病控制的意义重大。

    抗结核药物的毒性反应可表现在全身各个系统,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循环系统等损害;过敏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发热、皮疹、瘙痒、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毒性反应一般与患者耐受性差、药物剂量过大有关,防治措施以控制剂量、调节用药时间间隔以及个体化用药为主。一旦发生毒性反应后,要迅速采取解毒措施。发生过敏反应,首先要判断过敏药品,然后立即停用致敏药品,对于暂时无法明确致敏药品的患者应停用一切可疑药品。轻度过敏患者停用过敏药品后,症状快速消失的不需要治疗;重度过敏患者应给予相关的药品治疗,如抗组胺类药品、维生素C、钙制剂等;特别严重的过敏患者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果出现喉头水肿危及生命,可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术。

    总之,应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必须要掌握每一种抗结核药品的作用和代谢途径,并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种类及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同时,在药物的选择上,要根据患者的自身脏器功能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合理用药,既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又能在不良反应发生后做出快速、正确的处理。

    对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完全消除需要继续用药的患者,应当仔细研判病史,结合化验检查结果,对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做出分析,判断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另外,在制定新的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结核病的发展程度,平衡治疗需要和不良反应的利弊。在药物的选择上,尽量避免选用同类已经确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必要时患者可住院观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为了降低或避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核病患者应做到早期警惕与预防。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