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42182
急性脑梗死的症状及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23年3月18日 医药卫生报 2023.03.18
     □张玉红

    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痛苦,也是成人首要的致残性疾病,约2/3的幸存者遗留有不同程度残疾,因此,对于此病要及时诊治。急性脑梗死的症状大部分都不相同,这些症状有很多轻微的,患者很容易忽略。急性脑梗死在发病早期和脑出血的治疗是截然不同的。

    急性脑梗死就是脑部的某一条动脉堵塞之后,相应的血管供应的脑组织区缺血坏死产生的症状。根据缺损位置的不同,产生的症状也不同,通常的症状是:可能会出现一侧视野的改变或者视物不清、言语含糊,单侧的面瘫或者口角不灵活、口角歪斜,单侧肢体的上下肢无力、麻木,以及可能会出现头晕、走路不稳的症状。急性脑梗死的症状和轻重程度主要和栓塞的部位及面积大小有关。

    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挽救缺血半暗带,避免或减轻原发性脑损伤。“时间就是大脑”。对于有指征的患者,应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具体治疗和处理措施有:

    1.一般处理

    包括吸氧和同期支持、心脏监测、体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监测及营养支持等。其中,血压、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慎重、适度的原则。在脑梗死发病24小时内降压一般不应超过原有血压水平的15%,血糖水平建议控制在7.7毫摩尔/升~10毫摩尔/升,避免引起血压、血糖急剧下降。

    2.特异性治疗

    包括改善脑血液循环(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管内治疗等)。

    (1)溶栓治疗:对于发病4.5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可以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或者动脉溶栓的方法使堵塞的血管畅通,使神经缺损状况能够迅速恢复,效果好的甚至不留后遗症。

    (2)抗血小板治疗:如果没有机会进行溶栓治疗,也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大型试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CAST)和国际卒中试验(IST)〕研究了脑卒中发生后48小时内口服阿司匹林的疗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死亡率或残疾率,减少复发率,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有关研究证实,早期(发病后24小时内)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21天,可减少轻型脑卒中(NIHSS≤3)(NIHSS为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患者90天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因此,急性期患者应在48小时内尽早服用阿司匹林。如果发病24小时内,患者NIHSS≤3,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4天,以预防脑卒中的早期复发。

    (3)血管内治疗: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动脉溶栓术、血管成形术等。

    当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溶栓时间。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