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74
编号:13619694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74
     摘要:目的: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该病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川崎病患儿,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非冠状动脉扩张两组,分别标记为A、B两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血脂、白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实验室指标,以及性别、年龄等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性别无显著差异性P>0.05,年龄不超过3岁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重冠脉情况及心功能检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A组患儿的白蛋白水平降低明显、血小板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明显、C反应蛋白升高较B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血脂水平P>0.05,无显著差异性。结论:由此可见,年龄、白蛋白水平降低明显、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以及血小板水平升高明显、≤3岁儿童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注重这些指标的观测,为采取有效的预后措施提供指导。

    关键词: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危险因素 研究

    川崎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尤其在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研究发现,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是引起川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尤其当疾病给冠状动脉造成损伤时,往往给预后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改善该病症的预后效果,有必要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本文以我院儿科62例川崎病患儿为对象,对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现将具體研究状况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2例川崎病患儿,其中49例男、13例女,年龄6个月-9岁,经检查患儿临床症状符合川崎病诊诊断标准描述。给予患儿实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认真参考冠状动脉扩张诊断标准,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21例、非冠状动脉扩张41例,分别记为A、B两组。两组患儿发热时间在3d-2周,平均时间(8.0±4.0)d。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儿的血脂、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C反应蛋白实验室指标,以及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构成等。

    1.3数据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收集的数据,其中使用 表示正态计量资料,并给予组间比较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给予组间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年龄和性别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年龄与性别资料,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年龄P<0.05,年龄差异性显著,而性别为显著差异性。其中A组患儿中年龄(2.8±0.2)岁,16例男性(76.2%)、5例女性(23.8%),B组患儿的平均年龄(6.0±1.4)岁,33例男性(80.5%)、8例女性(19.5%),其中年龄≤3岁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重患儿冠脉及心功能的密切监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2.2 实验室指标分析 与B组患儿相比,A组患儿的蛋白蛋水平降低显著、而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明显,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而两组患儿的血脂水平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性,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白蛋白水平下降,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是引发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中治疗中应做好这些指标的密切观察,采用针对性治疗药物,对上述指标水平进行控制。

    3讨论

    川崎病在儿童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高达80%左右,部分患儿因冠状动脉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使得预后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冠状动脉损伤会增加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机率,甚至引起血栓,导致患儿出现心肌梗死,给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治疗中有助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防止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

    本文以62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两组患儿的年龄相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而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性,尤其年龄≤3岁的患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较高,为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中针对该年龄段患儿,医护人员应对其冠脉及心功能状况进行严密监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的恶化。另外,A组患儿较B组患儿白蛋白水平降低明显,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明显,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对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两组患儿的血脂水平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性,由此可知,这些指标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将这些指标的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年龄≤3岁、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血小板水平、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是该病症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危险因素的发展,临床治疗中应做好这些指标的观察与分析,并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上述实验室指标,为改善该病症的临床预后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树英,于相举,马光举.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J]. 中国农村卫生,2016,(08):91.

    [2]丁丹. 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高危因素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8):73-74.

    [3]邓永超,王勋,唐喜春,黄彩芝,杨娟,莫丽亚. 儿童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09):927-931.

    作者简介:张波 男(1973.07)汉族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妇产儿童医院 中级主治医师 儿内科副主任,研究方向:儿内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