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76
编号:13617876
刍议“目不因火则不病”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76
眼病,四气,情志
     摘要:在中医眼科中素有“目为火户”的观点,在临床施治的过程中亦有“目不因火则不病”的观点。金元医家刘完素著有“目病属火”之说( 《素问·玄机原病式》),金代张从正也指出:“目不因火则不病, 非火有余, 则阴不足耳” ;徐春甫:“散火为治目之要”(《古今医统》)。可见自古中医就认为眼病多属于火,治火也成为历代医家推崇的治疗法则。古人称“火曰炎上”,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而目在上,四时之火循窍而出, 故可犯目为病;《医家四要》有云:“五志之火者, 如烦劳过度, 则火起于心; 暴怒氣逆则火起于肝;思虑过饱则火起于脾;悲伤恸中则火起于肺;房劳过度则火起于肾”,七情五志之郁火亦可炎上。

    关键词:眼病 火 四气 情志

    眼睛是具有“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素问·脉要精微论》)功能的器官,眼睛的健康与学习、工作及一切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重大。手足三阳经皆起止于目系抑或循行于眼周, 可见目与脏腑经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灵枢·五癃津液别篇》有云:“五脏六腑之津液, 尽上渗于目。”由此可见眼之所以能够辨色识物,正是依靠脏腑精气的濡养。

    病理状态下,脏腑阴阳气血胜衰, 皆有可能影响到眼而致目疾。而由于“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受血而能视”、“肝经连目系”等眼与肝、肝经的紧密联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