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87
编号:13594429
EICU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健康前沿》 20187
     摘要:目的:分析EICU患者采用镇痛镇静药物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EICU患者64例进行治疗护理分析,患者均进行个性化镇痛镇静,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镇静效果。结果:58例患者得到了较为满意的镇静效果,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EICU的治疗个性化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痛苦,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升药物效果,药物疗效和护理效果均值得肯定。

    关键词:EICU;镇静镇痛;药物疗效;护理分析

    镇静镇痛指的是利用特殊药物来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焦虑等症状EICU治疗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需要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由于疼痛、吸痰操作和导管置入等因素带有较多的不适感,加之设备声音等外源性刺激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恐惧、烦躁、失眠和失控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的配合。患者负面情绪严重会出现生理性应激反应,影响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伤,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对EICU患者进行镇静镇痛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EICU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10月诊治的EICU治疗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中重症肺炎21例,慢阻肺26例,重症哮喘2例,急性呼吸性窘迫综合征15例;患者无精神疾病史、镇痛镇静药物治疗史;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者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平均(48.2±0.4)岁。

    1.2治疗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个体化原则应用合适的镇静镇痛药物,镇静药物主要有丙泊酚、右美托咪啶等,镇痛药物有芬太尼和布拖啡诺等。

    1.2.1病情检测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准确评估镇痛镇静效果。由于EICU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在应用药物初期要密切关注药效,间隔30min评估一次镇静效果,并对镇静药物的药量和种类等进行调整,使镇静程度维持在3~4级即可。镇静后的患者反应较为迟钝,胃肠道和呼吸功能均会产生抑制作用,一些不良反应症状易被掩盖,例如血压下降和呕吐等,因此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等,特别是意识反应。

    1.2.2环境护理

    保持病房内的光线柔和,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尽量集中进行,降低机械设备的噪音,机器的指示灯尽量避开患者视线。注意易刺激患者的不良因素,例如输液外渗、疼痛和膀胱充盈等,必要时用约束带来束缚肢体,避免患者在躁动中无意识拔管。

    1.2.3加强基础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休养,在镇静镇痛药物作用下睡眠增加,身体活动较少,护士要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提升舒适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择气垫床让患者休息,定期更换床单,保持床单的清洁和干燥、间隔2h要辅助患者进行翻身,采用仰卧和左右侧位交替的方式,并协助患者在床上做简单的肢体活动,例如足背屈曲、上肢双举和下肢调高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肺换气功能。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餐后进行口腔护理,降低溃疡风险。

    1.2.4调整合适的呼吸机参数

    EICU患者通常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精神紧张、焦躁、膀胱膨胀、气胸、气管阻塞和呼吸机不协调等,护士要加强对呼吸机的调整和通气治疗护理。在患者镇静镇痛前要优化通气方式,调整最佳的通气模式和设备参数,在镇静治疗后进一步调整。提升患者对通气治疗的耐受程度,降低各种检查造成的应激反应。护士要熟练掌握呼吸机各种参数的调节方法,密切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气变化等,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要立即调整参数和通气模式。

    1.2.5加强人工气道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护理,保持病房的定期通风消毒,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保持气管切口处的干燥,根据分泌物情况来更换敷料,保持套管的清洁通畅。密切关注感染情况,口腔吸痰管和管套吸痰管要分开使用,吸痰注意无菌操作。采用呼吸机恒温装置调节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定时观察湿化效果,若痰液粘稠可加大湿化来稀释痰液。

    1.3效果判定

    采用RASS镇静程度评分量表对镇静效果进行判定,评分标准如下:+4分(有攻击性,患者有暴力行为),+3分(非常早定,患者试着拔除治疗管路)、+2分(焦虑躁动,身体紧张移动,无法配合设备治疗)、+1分(不安焦虑,身体有轻微移动)、0分(清醒平静,处于自然状态)、-1分(昏昏欲睡,可保持10s左右的清醒时间)、-2分(轻度镇静,清醒时间在10s之内)、-3分(中度镇静,对外界声音有反应)、-4分(重度镇静,对身体刺激有反应,对声音无反应)、-5分(昏迷,对声音和身体刺激均无反应)。镇静目标:白天评分在0~-2分之间,夜间在-1~-3分之间,护士要客观、真实的进行评分,并将结果准确告知医生,为镇静治疗提供依据。

    2 结果

    通过镇静治疗和护理干预,58例患者达到满意的镇静状态,其余6例患者未达到镇静状态,其中2例过度镇静,4例镇静不足;有2例患者在镇静过程中出现了不反应,1例出现低血压,给予适量升压药治疗后稳定,1例出现呕吐症状,减少药量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能够减少EICU患者的治疗痛苦,同时避免焦躁状态下的患者出现危险事件,例如坠床、无意识拔管、抵触护理和伤人等。镇静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状态进行个性化给药,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保证治疗安全。

    除上文所述的护理要点,在镇静治疗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清晨唤醒,让患者清除气道内淤积的痰液,提升存活率。唤醒期间要停止输入镇静药物,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和运动变化等,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排痰等护理,增强治疗舒适感。

    综上,在EICU患者治疗中应用镇静镇痛药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躁等情绪,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升药物效果,護理价值积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临燕,叶义红.EICU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08):2132-2133.

    [2]董庆龙.机械通气期间镇痛-镇静的新概念[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16,17(4):239-241.

    作者简介:马波英,女,浙江台州人,1986.2-,本科,护师,研究方向:重症护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