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前沿》 > 20191
编号:13569668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健康前沿》 20191
     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院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与B组各随机纳入43例,A组行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24h、7d、14d 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低于A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系统疾病,突然减少或停止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为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为常见表现,如偏瘫、失语,因该疾病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治疗需立即有效开展,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常规治疗方案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治療中开展溶栓治疗后,治疗效果可得到升高。因此,本院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即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院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治时间2016年9月~2018年3月,男45例,女41例;年龄45~78岁,平均(56.3±2.7)岁。纳入标准:(1)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2)经CT、MRI等确诊;(3)神经功能损伤体征至少出现1h,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处于4~20分之间;(4)卒中症状或体征出现时间与治疗时间的差距不超过4.5h;(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6)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溶栓治疗禁忌症;(2)昏迷;(3)合并严重糖尿病;(4)存在出血性疾病或活动性出血;(5)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A组与B组各纳入43例,两组资料差不显著(P>0.05)。

    1.2方法

    A组行常规治疗,措施包含营养脑神经治疗、扩血管、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并应用血栓通(于250ml生理盐水中加入4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mg,每天1次)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在A组基础上,B组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于1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万U注射用尿激酶,于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24h后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h、治疗7d、治疗14d利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缺损程度越严重;完成治疗后,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24h、7d、14d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急症病种,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如发病后未能及时治疗,患者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现阶段,大量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不过,此种方法具备严格的治疗时间窗,要求发病治疗时间不超过4~5h,只有此时间内开展溶栓治疗,才能更加有效地再通闭塞血管,及时的实现脑缺血性病灶再灌注,并有效控制半暗带区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其可直接作用内源性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使纤溶酶激活,降解血循环中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凝块等,发挥早期溶栓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预防再梗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2]。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与常规治疗A组相比,B组显著降低了患者NIHSS评分及血小板聚集率,并延长了凝血酶原时间,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反映了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临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可促进治疗效果升高,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进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瑞霞.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06):164-165.

    [2]刘伟.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184-185.

    作者简介:蔡林,(出生于1988年10月)女,安徽省舒城县,201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现供职于安徽舒城县人民医院,住院医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邮编:231300, 百拇医药(蔡林 张嵘峥 文见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