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胆肿瘤 > 原发性肝癌
编号:13568199
相关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92
原发性肝癌(PHC),血清学标志物
     摘要: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病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早期检测、诊断及治疗对于临床研究有着重要作用。PHC血清学标志物可以有效地筛查、诊断疾病状态,并监测治疗效果,具有经济、便捷、灵敏等特点。本文综述近年来PHC血清学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为PHC的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PHC);血清学标志物;诊断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实质细胞或胆管细胞的肿瘤,其中肝细胞型约占 90%[1]。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生,在欧美国家常在酒精性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其次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 B1 有强烈致癌作用。同时饮用水尤其是地面水常被有机致癌物污染,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可污染水源均可能与肝癌有关[1]。原发性肝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起病比较隐匿。待临床症状明显而就诊者,大多病情已进入中晚期而失去治疗机会,因此解决防治肝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问题则被凸显出来,其关键环节就是肝癌的早期诊断。

    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MRI)的应用为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提供了准确且无创的定位技术,但是早期诊断困难,一般发现时肿瘤已发生转移。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在临床上开展具有一定局限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