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胁痛
编号:13551890
中医施治胁痛的发展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5日 《健康前沿》 201910
辨证论治,针灸治疗,外治法
     摘要: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本文在分析古今中医治疗胁痛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胁痛;辨证论治;针灸治疗;外治法;

    1古代医家对胁痛的认识

    《内经》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责于肝胆病变,《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缪刺论篇》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内经》认为胁痛的病因有寒,热,瘀等方面。《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素问·刺热篇》曰:“肝热病者,……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恶血在内”。东汉时期,张仲景提出了治疗胁痛的具体措施,《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曰:“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胁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隋·巢元方将本病分为虚、实进行辨证治疗,《诸病源候论·肝病候》中指出:“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气逆则头眩,耳聋不聪,颊肿,是肝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