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妇女报》 > 2019.06.10
编号:22997
40+人群超二成有房颤风险 房颤非小病还需早诊早治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0日 中国妇女报 2019.06.10
    

    统计数据显示,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4倍,心衰风险增加2倍,死亡风险增加1倍。我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房颤患者,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房颤。

    房颤虽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但公众对其认知程度远不及高血压和冠心病。2019年6月6日,是第7个“中国房颤日”。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中风,近些年来房颤住院率的增长超过了心梗和心衰,每年用于治疗的花费高达 300 亿人民币。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因此早诊早治至关重要。专家表示,健康生活方式可起到预防作用,把握健康7要素,房颤风险可以减少一半。而近年来随着导管射频消融的广泛应用,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治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新选择。
, http://www.100md.com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凯

    统计数据显示,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4倍,心衰风险增加2倍,死亡风险增加1倍。2019年6月6日,是第7个“中国房颤日”,中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房颤患者,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房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病中心马长生教授介绍,目前全球有房颤患者335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发病率出现剧增,到2060年患病人数将再增加1倍。而这也正是我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趋势。

    房颤虽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但公众对其认知程度远不及高血压和冠心病。马长生教授在日前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我国,房颤具有发病人数多、治疗费用大、并发症危害大、社会认知度低的特点。房颤最大的危害不在心脏,而是中风。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且持续性的医疗费用也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根据最新统计数字,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房颤的花费高达 300 亿元人民币。
, 百拇医药
    增强“防”颤认知,房颤早诊早治是关键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越高。近些年来,房颤住院率的增长甚至超过了心梗和心衰。在我国,绝大多数房颤发生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如风心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等。

    马长生教授介绍,房颤相关症状主要是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在房颤转复时伴有长间歇,还可导致黑曚、甚至晕厥。然而,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颤发作是没有症状的,使得房颤极具隐匿性。对于这部分没有明显症状的房颤患者而言,更易延误治疗,导致心脏会逐渐扩大,增加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的发生,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那么如何发现房颤呢?马教授说:“房颤患者的心跳往往会达到350-600次/分钟,当心跳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就是房颤,通俗地讲就是心跳节奏乱了,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该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乱”,发作没有固定的诱因和规律,就像‘失控’了一样。“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个房子,心脏壁上则布满房子里的电路,房颤时最常见就是心房电路出现紊乱现象”。马教授这样描述房颤发生的感觉,“房颤的表现和感觉因患者本人的体质而定,有的房颤患者会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有的患者则心跳无明显增快,毫无觉察”,对此马教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注重心脏健康和常规检查,从而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生。
, 百拇医药
    “有很多房颤患者由于走错门诊而误诊,造成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马教授提醒,要增强正确和基本的“防”颤认知,加强对疾病预防及治疗方法的了解,疑似房颤的患者应去正规医院的心律失常门诊或房颤门诊及时就诊。

    专家介绍,老年人,尤其合并疾病较多的人,更应重视每年体检,帮助发现隐匿性房颤。随着科技进步,一些便携式、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也可帮助及时发现隐匿性房颤,更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服用阿司匹林防卒中是误区,新型口服抗凝药可降低卒中风险60%-70%

    很多人一直认为,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抗凝血,预防脑卒中,专家认为,这是个误区。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并不是抗凝药物,不能预防卒中的发生。

    预防房颤的卒中,目前推荐使用的是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不包括阿司匹林。房颤卒中高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低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风险大于获益。
, 百拇医药
    根据临床资料,房颤患者正规进行抗凝治疗可使卒中风险降低60%-70%。而哪些人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呢?马教授说,应用国际上公认的CHA2DS2-VASc(房颤抗栓评分系统)积分可以用来指导患者抗凝治疗。该项积分具体的测量方式为: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女性和年龄65-74岁分别积1分,既往栓塞史和年龄75岁及以上分别积2分,男性≥1分,女性≥2分,就是卒中高危患者,应该规律服用抗凝药物。

    马教授认为,一般大于45岁的中老年房颤患者,如果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也需要抗凝治疗,治疗原则基本不变。

    把好健康七要素可降低房颤发生,导管射频消融为首选治疗方式

    马长生教授指出,房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不是遗传性疾病,发病还是以后天为主,引起房颤的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生活方式。马长生说,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外因,内因才是基础,如果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本来该45岁得房颤,有可能延缓到65岁以后才发病。
, http://www.100md.com
    虽然目前房颤的发生机制研究尚不明朗,但是综合管理合并症,健康生活方式可起到预防房颤的作用。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戒烟戒酒,减轻体重,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接受氧疗,均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房颤。

    预防的原则为健康7要素,也就是血压、血糖、体重、健康、饮食、糖尿病、运动。如果你把健康7要素把控好,不得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房颤发病率就减一半;对于那些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疾病的人群,如果积极治疗,规避房颤风险因素,房颤发病率又可以减一半。显然,房颤也会减少一半。

    马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导管射频消融为大部分房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治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治疗选择,且一次治疗成功率在2/3以上。虽然它被作为房颤首选治疗方式,但具体情况还需视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而定。马长生教授带领的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是全世界完成房颤导管消融例数最多的中心,还为不少高龄和重症患者实施了手术。

    近日公布的CABANA研究最新数据表明,导管消融治疗可显著降低所有年龄组患者房颤复发风险,65岁以下人群获益最大,全因死亡风险下降59%。马教授表示“这个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不仅为房颤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也为房颤科普宣传提供了参考。”,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