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33120
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月10日 中国妇女报 2022.01.10
     剧照

    ■ 陈若葵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女心理师》是一部疗愈剧,讲述了心理咨询师贺顿如何帮助遭受情绪困扰和心理疾患的身边亲人、朋友、来访者走出困境的故事,反映出家庭环境不良、家人关系不睦、家庭教育缺失或扭曲等对一个人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它聚焦社会痛点问题,让很多人在剧中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也引发我们思考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与家庭和家庭教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剧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在生活中并不鲜见——

    即将高考的尤娜欲跳楼自杀,而在她轻生之前,已有过故意把自己弄感冒、自残、偷窃等异常行为。

    30岁的钢琴家蒋静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到大按照母亲的意愿学琴、剪刘海、扎马尾辫、穿白色连衣裙,不能早恋、不能结交摇滚乐团的朋友,母亲的批评和打击,更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烂透了”。她频繁地暴饮暴食,然后催吐……
, 百拇医药
    莫宇不会拒绝同事下班后硬塞给他的工作,他习惯不自觉地迎合别人、讨好别人,不懂得反抗和保护自己,是个十足的“烂好人”。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稳定、温暖的家庭

    心理健康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是童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生活环境引起的。

    家庭气氛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主要由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状况所决定,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两方面的状况。

    孩子虽然理解能力弱,但对家庭气氛非常敏感,他们都是察言观色的专家。生活在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融洽的家人关系中,孩子身心放松、情绪愉悦,心灵、性格和情感都能得到最好的滋养。反之,即使父母表面不吵不闹,甚至装出和谐恩爱的样子,孩子在家里也会感到压抑、浑身不舒服,因此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有的孩子也会因压力过大心理失衡,为了保住一个完整的家,采取某些过激的方式,试图弥合父母的裂痕,如同剧中的尤娜所为。
, http://www.100md.com
    在尤娜的潜意识里,只有她受伤、出状况的时候,父母才能一起共同面对。她因此不断地制造麻烦,以维系濒临破碎的家庭。而尤娜的父母则极力粉饰太平,认为只要对女儿隐瞒离婚的事实,她就不会受到伤害。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瑟先科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和家庭中父母间紧张的冲突关系会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背景。这种心理创伤,使孩子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并且可能导致孩子在神经、心理上的某些病态。挪威医生克林格兰研究发现:“夫妻间经常出现纠纷将给孩子造成最大的负担……在夫妻间长期存在紧张关系的家庭里,孩子最容易患精神疾病。”

    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频繁争吵和冷战的家庭中,孩子学到的往往是反面的与人相处的经验,如难以产生对亲人的诚挚爱意和对外人的友善情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这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情笃和好、理解包容,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家庭教育之一。

    然而,家庭矛盾在所难免。一旦双方出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主动修复夫妻关系,这需要双方的自我觉察、修正,相互理解、包容,彼此努力。如果夫妻关系的确难以调和,则需理智对待冲突,最大限度地降低离婚对孩子的伤害。这包括,尊重孩子的知情权,告知他们父母离婚的事实,明确是他们自己的原因,与孩子无关,避免孩子猜疑而将自责情绪无限度放大;对孩子保证父母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他、呵护他,直至孩子理解并接受这一切;对年龄大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决定日后跟父亲或母亲生活,并保持与另一方的正常往来,保证孩子与父母双方相处的时间,给予必要的陪伴和心理疏导。
, http://www.100md.com
    尊重而非控制,才是真的为孩子好

    亲子关系影响家庭气氛的好坏,融洽的亲子关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瑟先科曾表示:“许多神经心理疾患的根源在于父母子女之间的敌对关系。”“严厉的管束,有时伴之以矛盾的禁条,往往成为神经官能症、歇斯底里和心理抑郁症滋生的土壤。”

    剧中的蒋静妈妈出于“为你好”的初衷,严格控制女儿的人生轨迹、人际关系,她把自己过往的失败和未来的理想都寄托在女儿身上。现实中,这样的父母并不鲜见,问题是,如果“为你好”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的执念最终很可能成为束缚孩子的枷锁。蒋静终于无法忍受“提线木偶”的角色走向精神崩溃。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一项关于“父母对他们的行为限制以及长大后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显示:儿童期被父母过多地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普遍不快乐,且独立性较差。
, http://www.100md.com
    家庭教育不是管理和控制,好的家庭教育是在民主、平等、亲子彼此尊重各自边界的家庭氛围中实现的。身为父母,需要认真倾听、接纳孩子的想法,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交友等愿望,换位思考,把握好分寸,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相信他们的能力,做到放手而不放任,给孩子“做自己”、掌控自己未来的机会。当父母不再强势,孩子的未来才会充满无限可能,活出他们自己想要的样子,他们的幸福力才会更强。

    看见并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

    剧中的莫宇对他人有求必应,他的接纳和退让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底线,到头来委屈、痛苦的只能是自己。这类人身上存在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讨好的本质是害怕,害怕不被爱、被抛弃,大多是由于孩子的童年经历和父母的态度造成的。

    通常来说,那些被父母忽略,与父母亲密度较差,频频受到打击,被欺负却未得到及时抚慰与正确引导的孩子,在内心没有建立起自信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这是因为,父母的态度,对孩子,尤其是敏感的孩子的心理压力雪上加霜,他们很容易形成一种不成熟的认知,即我满足了别人,他们就会对我满意、喜欢我、把我当朋友、不再欺负我……莫宇在职场上的委曲求全,恰恰源于他学生时期遭受校园欺凌后父母让他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忍一忍。

    避免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父母平时应多关爱孩子,对其心理需求及时作出回应、鼓励孩子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纾解其烦恼;及时肯定和恰当地赞美,给他们安全感;帮助孩子设立“接受”的底线,即面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勇敢说“不”,不必为了讨好他人而放弃善待自己。保持密切的亲子互动,引导孩子多关注自身,使之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自我认同感、自我满足感。

    对父母来说,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与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身体发育和学业进步同等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具备挑战未来的底气,拥有家长们希望的幸福人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