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48725
理性看待保健品,勿成为商品助推器
http://www.100md.com 2023年2月8日 中国妇女报 2023.02.08
     在新出现的病毒面前,大家对于医学的认知和手段存在局限性,此时在社会资本力量等因素的推动下,公众很容易变成为某些商品推波助澜的助推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专业主任医师刘靖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站在专业医生的角度,我的观点非常明确,不建议使用疗效不确切的医疗手段。即便是辅酶Q10被认为可以‘辅助治疗’,在疾病科普时,专家们也应该将‘辅助治疗’的真正含义向公众解释清楚。”

    事实上,对于一些非处方药或保健品,疫情下或许稍加包装,便容易让公众产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此外,医疗手段的有限性也加剧了大家“病急乱投医”。具体到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上,由于安全性良好,辅酶Q10更像是安慰剂般的存在。在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一试”并无过多危害,但也无法指望它能产生疗效。

    刘靖表示,保健品的使用监管相对较松,但即便“合规合法”,如果一些保健品生产商在宣传时制造疾病恐慌,或是断章取义相应疗效,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知名药师、原北京和睦家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表示,过去人们已习惯“大处方”式的就医体验,长期缺乏对药物使用基本的“敬畏”,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公众充分的安全感,指引大家正确认识疾病。

    (医学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