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
编号:13353068
“医生是不满足现状者最好的职业”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24日 保健时报 第1057期
     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姜泊教授——

    有一条“道”,它在人体里蜿蜒曲折,吸收着外来的一切,保障着全身的力量;这条“ 道”上有数不尽的成员,它们有时是“道”的维护者,有时是“道”的破坏者;这条“道”便是人的胃肠道。

    有一个人,他1984 年被分到消化内科,在其30 余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埋头钻研,镜下微观,因此成为胃肠道疾病诊治的翘楚。他是北方人,却在南方贡献了青春,他曾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现在担任清华长庚医院内科部部长、消化内科主任,他叫姜泊。

    为抗击肠道肿瘤南北转战

    1982 年,姜泊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今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当时正赶上国家强化军队医疗,一车皮把连他在内的40 位医学毕业生拉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他成了一名正式的军人。一心想成为一位外科医师的他,在军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环境中,被分配再分配,于是,姜泊开始了他从医生涯的第一步——与消化内科结缘。
, http://www.100md.com
    1987 年,姜泊的岳父被确诊为结肠癌,这正是姜泊的医疗专科范围,于是,岳父成了他接手的第一位肠道癌症患者。两次化疗,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姜泊决定运用临床所学,采取保守疗法,因此成功维系了岳父的健康至今。“因为早年父亲患肺癌去世,我走上了从医这条路;我的岳父又患上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则开始让我关注和钻研癌症早期筛查。”硕士毕业后,他又师从大肠癌研究方面极具影响力的周殿元教授,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由此开启了他南下的第二段人生之旅。

    博士毕业后,姜泊先后在青藏高原和南方医院,一干就是22 个春秋。当年他作为新进人才,从驻守基层到临床治疗和科研,开始接受全面锻炼。在平均海拔4000 米的青藏高原上,他驻守了一年,其间在各个兵站部之间来回巡诊。“我职业生涯的洗礼是在青藏高原上。”姜泊这样说。

    当时,高原官兵最常见的肠胃疾病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溃疡性出血。为此,姜泊频繁地穿梭于各个兵站部,采集样本,最终以此完成科研课题,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荣立了三等功。后来,他又为青藏高原兵站捐送了一套电子内镜,那也是青藏兵站部医院的第一套电子内镜,让驻守高原的官兵确诊肠胃病有了依据。
, 百拇医药
    离开了青藏高原,姜泊继续奋战在大肠癌早期筛查的研究一线。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他先后建立了大肠癌诊治关键技术平台,确定大肠癌高危人群快速标定方法;建立大肠镜下诊治大肠肿瘤及癌症早期筛查系列平台;研发结肠胶囊机器人,推广其临床应用。在胃肠道临床治疗、教学和科研的阶梯上执着攀登,姜泊逐渐由一名普通的主治医师,成长为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

    自2004 年原工作单位集体改制后,他的夫人和女儿先后到北京工作。此后不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在新平台的吸引和家人的期盼下,他决定北上北京,接过清华长庚这一棒:“这是人生的又一挑战。”

    探索功能性胃肠病新疗法

    之前在南方医院,姜泊率领团队就已将消化内科打造成了国家重点专科,他钻研的癌症早期筛查等项目也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各层面的荣誉。来到清华长庚,他说:“我尚未实现的梦想还有很多。”
, 百拇医药
    清华长庚位于号称“亚洲最大社区”的北京天通苑,这是姜泊看好的研究阵地。“做成社区癌症早期筛查这个大项目”是他最初的想法,旨在让老百姓用更优惠的价格遏制住肠道癌症的蔓延。此外,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发病率逐渐上升,它们贴着终身免疫性疾病、致残性疾病的标签,使人不寒而栗。对此,“要建立临床患者群和长期随访制度,对患者安排个性化治疗和随访,保证疾病处于稳定状态。”姜泊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来到清华长庚近一年时间,姜泊成功开展了国家卫计委的科研项目即肠道微生态系统研究,在国内这已是一个热门的科研方向。众所周知,胃肠道与外界相通,每种疾病都有可能关系到胃肠菌群的变化,比如消化道肿瘤、肝脏疾病等,每一项拿出来都单独成病,而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就与这诸多要人命的重症相互牵连。姜泊说:“胃肠道是人生活的依靠,菌群则是胃肠道的依靠。”为此,他联合了十几家单位,展开全国调研。此前,姜泊作为胃肠道研究的领军人物,对菌群中的成员已进行过针对性研究。这一次他瞄准了整体,“目标就是冲刺,建立肠道微生态诊治规范,确立经济适宜的系列诊治技术。”姜泊说。
, 百拇医药
    作为清华长庚医院优先发展的专科,消化内科从空间到设备都走在了前列:内镜中心配备了代表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内镜,胃肠功能和动力紊乱等疾病诊治平台也齐备了胃肠道动力检测设备、肠道疾病生物反馈治疗系统等。因此,姜泊带领团队确立的另一大方向就是把功能性胃肠病治好,最常见的如胃食管反流、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看似并非重症,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品质。为完成这一目标,姜泊已经带领着他的团队行走在探索的路上。

    恩师的精气神助他带出好团队

    为了深入研究大肠癌,2000 年,还在南方医院工作的姜泊第一次到日本做访问学者,在一家规模不到500 张床位的医院,他见证了他的老师工藤教授做出了世界顶级水平的业绩。此后的每年他几乎都会到日本去,他说他带回来最宝贵的是工藤教授身上的一股子精气神。“能够发现早期癌,是日本学者那种研究细微病变的专心、细心,和那种坚韧不拔一定要发现的决心,这‘三心’就决定了技术。”
, 百拇医药
    他凭借着这股精气神,带领课题组建立了世界第一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期的大肠肿瘤癌前病变;带出了享誉全国的治疗大肠癌、炎性肠病和胃肠微生态三支团队,将南方消化内科的发展带向了一个高峰,“是该交接的时候了”。而交接不是隐退,这股精气神像一簇不熄的火苗,姜泊将它带到了清华长庚,点燃了一支崭新的团队。

    说起手下的医师,他如数家珍,从日本、美国引进的海归人才,从协和招募的年轻而勤奋的医师,他组织了自己的“新家庭”。从顶尖的专科到一个全新的医院,要再带出一个全国顶尖的团队,对此,姜泊坚定地说:“我有精力和信心做这件事。”

    走进姜泊的办公室,目之所及之处几乎都是书籍和证书。他将青春献给了临床科研攻关,所学所得,他也必将投入到医学教育当中去。他定期组织开展文献读书报告会,重点培养团队的学术思维,利用查房来增强年轻医师的分析能力,联袂解决临床疑难病例,同时培养医师的职业价值观。姜泊说:“ 生命为上,这是医生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消化内科的临床诊断上,他也向来是手把手进行教学。
, 百拇医药
    “我非常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对于不满足现状的人来说,医生无疑是最好的职业。”在胃肠道诊疗和科研的这条道路上,昨日的辉煌已经远去,不满足现状的姜泊带领着他的新团队,在胃肠道健康之路上继续求索。

    链接

    姜泊荣获201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今年11 月,2015 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颁奖典礼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科部部长、消化内科主任姜泊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据了解,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四人于1994 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今年共有52 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但其中医学领域的获奖者仅有8 位。

    姜泊长期从事大肠癌早期诊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研发建立的大肠癌早诊早治的关键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早期大肠癌和平坦型肿瘤内镜下难以发现并导致漏诊的问题,发现并报道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锯齿状腺瘤,带领课题组建立了世界第一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使我国内镜下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治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姜泊已组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中心团队,从日本、美国以及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引进精英人才,深入开展社区癌症早期筛查项目,完成国家科研项目即肠道微生态系统研究等。, http://www.100md.com(特约通讯员 韩冬野)